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734

驰,很快便将敌人甩在了身后。

回到福宁卫,裴天翊迫不及待地开始研究缴获的账簿。账簿上的符号果然采用了"盐渍九宫格"加密法,用渤海湾不同盐场的卤水结晶形状对应九宫数字。他取出从晋商旧址找到的《算法统宗》,按照珠算口诀开始破译。

随着密码的破解,一个惊人的"黑三角贸易"网络逐渐浮出水面:晋商通过琉球中转站,将辽东的铁矿、朝鲜的硝石源源不断地运往倭寇手中,换取巨额财富。而作为回报,倭寇则为晋商提供武力保护,帮助他们逃避朝廷的巡查。

,!

裴天翊握紧铁钩,心中怒火中烧。他知道,必须将这个阴谋公之于众,否则大明的海疆将永无宁日。他连夜修书,将调查结果和缴获的账簿一同送往金陵,呈递给万历皇帝。

与此同时,他开始着手准备应对敌人的报复。在对马海峡的关键海域,他布置下了秘密的磁石陷阱,并加强了福宁卫的防御工事。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但他早已做好了准备,誓要守护大明的海疆,揭露那些卖国求荣者的丑恶嘴脸。

在天工院的密室里,裴天翊将破译的密账和缴获的物证一一陈列。他望着这些罪证,眼神坚定而冰冷。窗外,对马海峡的浪涛依旧拍打着礁石,但这一次,他已经掌握了敌人的秘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海图残卷下的隐秘往事

“去查这几艘船的船籍。”他将观测记录递给隼人的徒弟,目光扫过塔内悬挂的《郑和航海图》残卷。当指尖触碰到图中用朱砂标注的琉球中转站时,祖父书房暗格里那本《万历海禁疏》突然在记忆中清晰起来——其中记载着晋商在海禁时期惊人的贸易网络。

他叫林羽,是个痴迷于航海历史研究的年轻人,在这座古老的航海观测塔工作,每天与各种航海图籍和仪器为伴。隼人的徒弟接过记录,匆匆离去,林羽的思绪却被彻底拉回了那个波澜壮阔又神秘莫测的明朝。

《郑和航海图》残卷虽破旧,却如一把钥匙,隐隐开启了通往往昔的大门。林羽记得第一次见到它时,心中涌起的震撼与好奇。图中密密麻麻的航线、标注的岛屿与港口,仿佛都在诉说着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的辉煌壮举。那是一个中国航海事业登峰造极的时代,无数的奇珍异宝、文化交流随着船队的远航在亚非大陆上留下深刻印记。

而此刻,《万历海禁疏》里关于晋商的记载又与这航海图产生了奇妙的关联。在那个表面厉行海禁的万历年间,晋商竟在暗中构建起庞大的贸易网络。他们是如何突破海禁的重重限制,将生意做到海外的呢?林羽陷入沉思,他决定探寻这段被历史尘封的往事。

林羽开始四处查阅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泛黄的古籍中,他发现晋商的崛起似乎与海禁政策下的走私活动息息相关。起初,一些胆大的晋商看到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便冒险与沿海的海盗、海商勾结,偷偷进行货物运输。他们利用熟悉内陆商路的优势,将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到沿海,再通过秘密渠道销往日本、南洋等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商的走私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他们在沿海设立据点,豢养武装力量,与官府周旋。而在这个过程中,琉球中转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郑和航海图》中标注的那样,琉球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中国与海外的重要节点。晋商在这里中转货物,与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交易,甚至还在琉球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社区。

林羽仿佛看到了几百年前,一艘艘满载货物的商船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驶向琉球。船上的晋商们眼神坚定,怀揣着对财富的渴望和对冒险的热情。他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躲避着官府的巡逻船,一旦被发现,便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甚至杀身之祸,但巨大的利益让他们甘冒风险。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林羽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晋商在海外贸易中,不仅注重商业利益,还积极传播中华文化。他们带去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成为了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而他们也从海外带回了新奇的物产和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比如,他们从日本带回了精美的刀剑和绘画艺术,从南洋带回了香料和珍稀药材。

随着研究的深入,林羽发现晋商的贸易网络远不止局限于亚洲。通过与阿拉伯商人的合作,他们的货物甚至远销到了欧洲。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晋商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敏锐的商业头脑,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0-0?小~税!网~ ¢更¨薪_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