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736

带领匠作营钻研新技术,针对倭寇可能的新策略,研发更先进的火器和防御手段。而在倭寇的营地里,松浦隆信也在谋划着新的战术。东海之上的这场科技博弈,仍在继续......

随着时间推移,陆明远发现,单纯的技术改进已经无法满足战争需求。他开始思考如何将不同的技术进行整合,形成更强大的战斗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观察到工匠们在锻造时,利用水力驱动的锻锤效率极高,这让他联想到可以将水力运用到火器的装填系统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经过反复试验,陆明远设计出一种水力驱动的自动装填装置。这个装置利用潮汐的力量,通过齿轮和连杆机构,实现火铳的自动装填。这样一来,三连装火铳的射速得到了极大提升,几乎可以实现不间断射击。

与此同时,倭寇也在不断改进他们的战术和武器。松浦隆信从葡萄牙商人那里购买了新型的火器,这些火器虽然在精度上不如明军的阴阳膛线火铳,但射速更快,且不受天气影响。为了应对明军的防护措施,他们还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燃烧弹,这种燃烧弹不仅能产生高温火焰,还会释放出有毒烟雾。

新一轮的战斗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打响。倭寇趁着夜色,利用新型燃烧弹发动突袭。燃烧弹落在明军的防御工事上,瞬间燃起熊熊大火,毒烟也让许多士兵中毒倒地。陆明远临危不乱,他指挥士兵们利用新研制的防毒面具抵御毒烟,同时启动水力自动装填装置,对倭寇进行反击。

黑暗中,明军的火铳不断喷射出火焰,三连装火铳在自动装填装置的作用下,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倭寇虽然有新型火器,但在明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下,逐渐陷入劣势。

松浦隆信见势不妙,决定使出最后的杀手锏——一种可以在水面上快速滑行的小型战船。这种战船采用了特殊的船体设计,利用水的浮力和风力,速度极快,且难以瞄准。

陆明远看着在海面上灵活穿梭的倭寇战船,意识到传统的火铳已经难以对其造成威胁。他立即召集工匠,紧急研制一种新型的散弹铳。这种散弹铳发射的不是单一弹丸,而是大量的铁砂,虽然射程较短,但覆盖面积大,非常适合对付快速移动的目标。

当倭寇的小型战船再次靠近时,明军的散弹铳发出轰鸣。大量铁砂如雨点般洒向海面,倭寇战船虽然灵活,但在密集的铁砂攻击下,也纷纷中弹受损。松浦隆信见计划失败,不得不下令撤退。

这场战斗过后,陆明远深刻认识到,科技的较量不仅是单一技术的比拼,更是整个体系的对抗。他开始建立一个火器研发体系,将材料学、力学、化学等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同时,他还派人收集倭寇的情报,研究他们的技术发展方向,以便提前做出应对。

在倭寇那边,松浦隆信也意识到,想要战胜明军,必须在科技上实现更大的突破。他加大了与西方商人的合作,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武器。同时,他也开始重视本土的技术研发,建立了自己的火器工坊。

东海的海面上,一场更大规模的科技博弈正在酝酿。陆明远和松浦隆信,这两位分别代表着明军和倭寇的科技领军人物,都在为了胜利而不断探索、创新。他们的较量,不仅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也在推动着两个阵营的科技进步。在这个充满硝烟的战场上,科技的火花不断绽放,照亮了这片波涛汹涌的东海。

怒海铳鸣

咸涩的海风掠过安宅船的甲板,织田信长手扶船舷,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明军海岸防线。这位统一近畿的枭雄此刻将目光投向了东海彼岸,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身后,谋士山本勘助捧着一卷情报疾步而来。

"大人,明军最近在火器上有重大突破,尤其是他们新研制的火铳,据说精度和射程都大幅提升。"山本勘助将情报展开,上面详细记录着明军火器营的异动。

织田信长接过情报扫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有趣,没想到这些支那人也学会钻研器物了。传令下去,启动'硫磺胶泥计划'。"

此时的明军匠作营内,陆明远正专注地调试着新改良的火铳。铳管上的阴阳膛线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光,这是他根据《周易》阴阳相生之理设计的双螺旋结构,通过扭矩平衡,能让弹丸出膛时减少偏移,射程提升三成。

"陆百户!倭人船队出现在东南海面!"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跑来。

陆明远眼神一凛,迅速将火铳别在腰间,带领一队士兵登上了望塔。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