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传的算法,比计算器还准。"
小林好奇地拿起一根算筹:"周工,这些符号...您是怎么记住的?"
老周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从小就开始背,刻在骨子里了。我父亲教我的时候说,这些符号是老祖宗和大地沟通的密码。只有真正理解了它们,才能听懂大地的语言。"
夜越来越深,篝火渐渐弱了下去。老周将残卷小心翼翼地收好,望着远处黑黢黢的山峦:"小林,你说现在的人啊,总想着用机器征服自然,却忘了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其实大地是有生命的,它会呼吸,会脉动,也会生气。"
小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几天的经历,彻底颠覆了他对地质勘探的认知。曾经他以为,只有精密的仪器才能揭开大地的秘密,却没想到,最古老的方法反而最有效。
"周工,您以后...还会继续用这地动弦仪吗?"小林突然问道。
老周沉默了一会儿,眼神坚定:"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会一直用下去。这不仅是周家的传承,更是和大地对话的方式。"他拍了拍小林的肩膀,"不过,也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把老祖宗的智慧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说不定能发现更多的奥秘。"
远处传来勘探队其他人的谈笑声,在寂静的戈壁上显得格外清晰。小林望着老周的侧脸,突然觉得这位平时沉默寡言的老矿工,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他不再是那个只会用土办法的"老古董",而是一位能读懂大地语言的智者。
几个月后,小林带着老周和地动弦仪的故事回到了学校。他的毕业论文以这段经历为蓝本,探讨了传统勘探方法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在论文的结尾,他写道:"科技的进步不应让我们忘记古老的智慧。有时候,倾听大地的声音,比任何精密仪器都更能揭示自然的奥秘。"
多年后,小林成为了地质勘探领域的权威,但他始终记得那个戈壁上的夜晚。每当他遇到难题,就会想起老周说的话,想起那卷《天工开物》残卷,想起那把神奇的地动弦仪。在他的办公室里,永远摆放着一把仿制的地动弦仪,旁边是《天工开物》的影印本。那不仅是对老周的纪念,更是对古老智慧的致敬。
戈壁弦音
西北戈壁的烈日将砂岩烤得发烫,勘探队的帐篷在热浪中微微摇晃。老周蹲在营地边缘,布满老茧的手正仔细擦拭着那把钢弓。自从用自制的地动弦仪成功探测到超导矿石后,这把锈迹斑斑的弓和那枚祖传磁针,成了队里最神秘也最可靠的"武器"。
,!
"周工,东边那片岩层有异常反应!"小林抱着记录本匆匆跑来,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现代探测仪器在这片区域依旧毫无头绪,但他知道,只要老周出手,地底的秘密终将无所遁形。
老周点点头,将青铜磁针小心翼翼地绑在弓弦中央。钢弓发出第一声清越的"叮咚",声波顺着岩壁向深处蔓延。他闭上眼睛,神态专注得如同古琴师聆听泛音。小林紧紧盯着秒表,大气都不敢出。突然,原本规律的震动频率出现变化,弓弦发出一声悠长的闷响,像是远处传来的战鼓声。
"铁矿。"老周睁开眼睛,声音笃定,"深度大约五十丈,储量可观。"小林翻开记录本,将数据快速记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证奇迹了,自从老周的地动弦仪投入使用,勘探效率提升了数倍。那些现代仪器无法识别的矿脉,在老周耳中,不过是大地演奏的不同乐章。
"周工,您到底是怎么分辨这些声音的?"休息时,小林忍不住问道。老周往掌心倒了些水,仔细湿润弓弦,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这就像听人说话,每个人的声音都有独特的音色。岩层也是如此,不同的矿石会让震动产生不同的共鸣。"
他拿起钢弓,轻轻拨动:"你听,这清脆的'叮咚',像不像泉水击打鹅卵石?这是石英矿特有的声音。"说着,又用力一拉,弓弦发出低沉的嗡鸣:"而这种沉闷的声音,就像敲响了古老的编钟,是铁矿在回应。"
小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目光落在老周腰间挂着的竹制算筹上。那些刻着奇怪符号的算筹,每次探测后都会被老周拿出来摆弄,配合地动弦仪的数据,精确计算出矿脉的深度和走向。"那超导矿石的声音又是什么样的?"他好奇地问。
老周的神色突然变得凝重,望向远处发现超导矿石的岩壁:"那是一种让人头皮发麻的声音。磁针会不受控制地疯狂旋转,弦上的颤音像是无数细小的铃铛在同时震动,又像是...某种远古生物的低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