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776

单质硫(s)在常温下挥发的前兆。他对着光转动硫块,橙黄色的解理面映出矿洞岩壁的影子,恰好落在《武备志》“焚硫篇”的批注上:“硫气升则云气动,云气动则雷火生——非神力,乃气之相激。”

“先生,刻漏校准时辰了。”金大柱的声音带着颤音。青铜刻漏的细颈处,沙粒以均匀的“沙沙”声落下,每过2.7秒,就有一粒沙子撞进底部的铜碗,发出清响——这是赵莽用磁石罗盘与日晷反复校准的“雷暴频率”,此刻成了矿洞里的“时间心跳”。

老巫祝的枣木杖敲在岩壁的磁铁矿上,回声与刻漏的节奏重合。赵莽看见锡箔线随震动轻颤,如被无形的手拨动的琴弦——2.7秒的间隔,不仅是雷击的频率,更是磁导阵的“呼吸周期”:硫气上升的速率、云气积电的时长、磁石导磁的饱和度,全在这个数字里咬合。

二、雷频如心跳阵图

戌时初刻,第一缕硫气漫过矿洞顶部。赵莽盯着刻漏,倒数第二粒沙子落下的瞬间,岩壁的磁黄铁矿突然发亮——那是雷电场前锋抵达的信号。他摸出火镰,在硫块上擦出火星,淡蓝色的火焰腾起的刹那,刻漏的铜碗恰好接住第一粒沙子,“叮”的一声,与硫火的“滋滋”响,织成了“催雷的节拍”。

“硫火起,雷频定!”老巫祝的吟诵声卡住刻漏的节奏。七盏硫油灯同时爆起灯花,溶着磁粉的灯油腾起幽蓝的烟,在矿洞顶部聚成细链,指向天际的积云——每道烟链的长度,都对应着2.7秒的雷击间隔,像给雷电画好了“落脚点”。

松浦隆信躲在矿洞外的岩缝里,甲胄上的残铁被磁雾吸得竖起。他数着刻漏的清响,忽然发现硫火的明灭、刻漏的节奏、磁石的震颤,竟严丝合缝——汉人不是在“等雷”,而是用硫火、刻漏、磁阵,给雷电编了一曲“2.7秒的囚歌”,让它只能顺着人类的节拍落下。

三、秒数如刀割雷路

当第一声闷雷滚过釜山浦,刻漏恰好走完第十八个2.7秒。赵莽看见硫火的烟链突然绷直,如被雷电场拽紧的丝线,下一秒,闪电便顺着烟链劈向矿洞顶部的磁铁矿——锡箔线在强光中爆起火花,却未熔断,因为他早算准:2.7秒的间隔,能让磁导阵在雷电流过后,有足够时间“冷却消磁”。

“第二道雷,还有2.7秒!”金大柱盯着刻漏,沙粒落下的速度仿佛变快了。赵莽望着汞池里的铁球,它在雷电流过后的2.6秒开始复位,恰好在下一道雷击前0.1秒,回到磁导阵的“中心平衡点”——这个0.1秒的“安全冗余”,是他用碎硫块在地上画了百遍的“阵心算”。

佩德罗的鹅毛笔在羊皮卷上狂舞,记下“硫火—刻漏—雷击”的对应曲线。他忽然想起欧洲的钟表匠:此刻的赵莽,何尝不是用硫火当“钟摆”,刻漏当“齿轮”,在山骨里造了一台“雷电钟表”,每2.7秒敲响一次,让自然的力量,乖乖走进人类算好的“时间格子”。

四、阵心有算雷无妄

第七道闪电落下时,刻漏的铜碗里积了十七粒沙子——2.7秒的间隔从未出错。赵莽摸着磁铁矿表面的灼痕,发现每道雷火的落点,都与锡箔线的交点相差不超过半寸——这不是巧合,是他用硫火的燃烧速率反推雷电场强度,再用刻漏的时间,把雷火的“脚”,钉在了磁导阵的“坐标点”上。

“先生,硫气快散了!”阿杏的提醒带着焦虑。赵莽看了眼刻漏,沙粒落下的节奏依然稳定:“还有三道雷。”他掏出备用的硫块,在火镰上擦出火星,新的硫烟腾起的瞬间,刻漏的铜碗接住了第二十粒沙子——2.7秒的间隔,像被刀刻进了天地的“时间骨”里。

松浦隆信望着矿洞里明灭的硫火,忽然觉得汉人可怕的不是巫术,而是对“数”的执着:他们把雷暴的脾气,拆成了可算、可量、可刻的“2.7秒”,用刻漏的沙粒、硫火的明灭、磁石的震颤,给雷电做了一副“时间枷锁”,让它只能在人类算好的“格子”里跳舞。

五、刻漏停时雷息鼓

当最后一丝硫气消散,刻漏的沙粒恰好落尽。赵莽摸出《武备志》,在“焚硫篇”批注旁写下:“雷非无律,乃人未察;时非无形,乃人未算——2.7秒之数,非天授,乃硫火与磁石相激,天地与凡人共算。”墨痕未干,远处的积云已飘向海面,再无雷声。

金大柱捧着刻漏,发现底部的铜碗里,十七粒沙子竟排成了北斗形状——那是雷电流过磁导阵时,磁场对沙粒的“塑形”。老巫祝捡起一粒沙子,在掌心碾开,细沙里竟混着细小的磁粉与硫晶,像被时间磨碎的“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