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781

”的字样在火里蜷曲成灰,唯有老匠人当年用朱砂批注的“天威不可窃”五字,在灰烬里蹦出几点暗红,像未燃尽的血。

地动般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倭寇的牛角号刺破暮色。赵莽看见最前排的骑兵腰间挂着硫磺火罐,罐口棉条浸过松脂,在风里飘着火星——正是当年泉州港用过的“火攻计”。他忽然想起老匠人作坊里那架未完工的避雷车,松木框架上缠着铜链,顶端的接闪杆还没装银饰,老人说那是用来引开天雷保护村落的:“天打雷劈,劈的是贪心人,护的是守心人。”

“医正来了!”阿铁忽然指着城墙下,身着玄色襕衫的崔真伊正贴着地听瓮细听,发间银步摇垂在瓮口,随她的动作轻轻晃动。这位来自高丽的巫医擅长“地听术”,七口陶瓮按北斗阵形埋地,能借土质震动辨敌动向。此刻她忽然起身,脸色比瓮壁更白:“不是马蹄声,是……地脉在震。”

赵莽猛地想起崔真伊的巫医日记,半月前他在医馆撞见她占卜,龟甲裂纹指向“火劫”,羊皮纸上用朱砂写着:“九月戌时,地听瓮中闻呜咽,非震非雷,乃枉死魂灵聚于地脉,化火成劫。”此刻他看见地听瓮口的清水泛起细密的涟漪,不是寻常地震的横波,倒像是无数人在地下奔跑,铁甲与岩石摩擦的“沙沙”声,顺着地脉传到瓮中。

“是火雷囤。”崔真伊的指尖划过瓮壁,“倭寇在城西埋了硫磺火囤,用竹管引火,待攻城时……”话未说完,城西荒草丛里腾起蓝烟,正是《火龙经》中“伏地火雷”的引火信号。赵莽望着渐浓的硫磺烟,忽然想起老匠人临终前的咳嗽,血沫溅在《火龙经》扉页,把“慎造杀器”四字染成暗红——此刻那页残稿正在他掌心的火焰里燃烧,纸灰飘向城西,像给地脉的火劫,送了最后一程。

倭寇的骑兵已冲到护城河边,铁蹄踏碎的不仅是荒草,还有埋在地下的竹管引火装置。赵莽看见领先的武士腰间晃着枚铜扳指,刻着“慎火”二字——那是老匠人从不离身的信物,三年前在泉州港,他亲眼看见倭寇用刀挑断老人的手指,扳指滚落时,“慎”字磕在青石板上,崩掉了边角。

“住手!”他的吼声被牛角号淹没。城西的地洞里忽然渗出热气,未及点燃的硫磺粉遇热自燃,蓝白色的火焰顺着地洞蔓延,竟不是人为操控的火,而是地脉自身的温度,让硫磺达到了燃点。领先的武士发出惨叫,铜扳指在高温中烫穿掌心,“慎火”二字被地火映得通红,像老匠人在天之灵,借地火给贪心者的警示。

地洞深处传来“轰隆隆”的闷响,不是火药爆炸,而是地脉岩浆与硫磺的剧烈反应。气浪掀翻倭寇的甲胄,鎏金碎片混着硫磺颗粒,如雨般落下,在赵莽脚边凝成暗黑色的“劫火痂”——那是硫磺与金属、血肉的混合物,带着刺鼻的硫化氢味,像地脉张开嘴,把人类的贪念与杀孽,一并吞进了肚子。

崔真伊拽着他往后退,银步摇在气浪中飞落,掉进地洞的瞬间,竟引动了一丝地火,在夜色里划出银蓝色的光弧——那不是人为的火光,而是地脉之火与金属碰撞的辉光,像天地间的“审判之眼”,凝视着所有妄图窃取自然力的生灵。赵莽看见倭寇们被地火逼得节节败退,他们带来的硫磺火囤在高温中自燃,却在引爆的刹那,被地脉的震动弹向天空,像无数个燃烧的灯笼,照亮了雁门的夜空,也照亮了城墙上“护生”二字的砖刻——那是老匠人当年带着学徒们,用掺了硫磺的黏土烧制的城砖,本是为了防火,此刻却成了地脉“护生”的注脚。_s?j·k~s*a/p,p~.?c*o?m-

子时初刻,雁门城墙的烽火台重新亮起。赵莽望着城西的地火余烬,硫磺烟渐渐散去,露出焦黑的土地上,那枚“慎火”铜扳指嵌在劫火痂里,字迹却比任何时候都清晰。阿铁蹲在旁边,捡起半片未燃尽的《火龙经》残页,“护生”二字被火燎去半边,剩下的“生”字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老匠人当年刻在作坊门框上的“生”字,被硫磺火洗过,却更亮了。

崔真伊的羊皮日记被风吹开,最新一页写着:“地火劫过,见铜扳指嵌于地脉,‘慎火’二字为地火所刻——方知自然力之悖:以火杀人者,火必噬之;以火护生者,火必佑之。”赵莽摸着城砖上的“护生”刻痕,忽然想起老匠人说过的话:“硫磺不是灾,人心才是劫。”此刻城西的地火仍在暗燃,却不再是吞噬人命的劫火,而是地脉的“警示之火”,在焦土里烧出“慎”字的轮廓,让每个活着的人都看见:

这世间最锋利的从来不是硫磺与硝石,

是人心对“平衡”的漠视——

当我们用自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