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安曾命人用利刃刮取岩面,试图提取那些暗藏密码的血渍,却只在刀刃上留下诡异的青黑色锈迹——那是蝮蛇毒与石英晶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将所有秘密永远封印在岩层深处。
此刻,萤石球突然发出细微的嗡鸣。这个经七七四十九日蝮蛇毒浸泡的共鸣石,正在执行着主人最后的指令。它将小夜衣用生命测绘的矿脉数据,转化成人类无法听见的次声波,顺着石英晶体的晶格结构,向地底深处蔓延。每一道震动都携带着特殊的频率,那些频率对应着《诗经·小雅》的韵律与《万叶集》的五七调,交织成只有风魔众才能解读的密码。
在矿洞百米之外的礁石滩上,一名身披黑袍的忍者突然按住胸口。他怀中的共鸣石开始发烫,与远处矿洞传来的次声波产生共振。"是小夜衣大人..."他的声音被海浪吞没,颤抖的指尖在沙地上划出复杂的符号。这些符号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每个转折都对应着矿脉的走向与深度。
三年后,德川家康在病榻前收到密报:佐渡岛海域出现神秘船队,船帆上绘着半朵樱花。老将军枯瘦的手指捏着密信,想起松平康安呈上的那块破碎萤石——当时他以为那不过是个失败的探矿工具,此刻却突然意识到,萤石内部那些金色纹路,或许正是一幅立体的矿脉图。
而在京都韵文寮的地下室里,学者们仍在研究着从佐渡岛拓印的岩壁残片。他们尝试将《万叶集》与朝鲜《乐学轨范》对照,却始终无法参透那些磷火映照下的和歌奥秘。某个月圆之夜,新入门的学徒偶然将拓片浸在蝮蛇毒液中,纸张竟浮现出荧光文字,可不等众人细看,那些文字便化作青烟消散。
二十年后,一位云游的朝鲜琴师来到佐渡岛。当他在矿洞遗址弹奏玄琴时,琴弦突然发出诡异的震颤。琴音与地底传来的次声波产生共鸣,岩壁上的磷火骤然汇聚,在空中投射出半幅矿脉图。琴师认出那是《平调》的韵律与《诗经》韵脚的结合,可当他想要记录时,磷火却如受惊的流萤,四散消失在夜色中。
岁月流转,佐渡岛的磷火依旧在每个雨夜明灭。渔民们传说,在暴风雨来临前,矿洞深处会传来三味线与玄琴的合奏,那声音时而激昂,时而悲怆,仿佛在诉说着那场惊心动魄的音波之战。有人声称在满月之夜见过两个透明的身影:身着黑衣的女忍者拨动着无形的琴弦,朝鲜装束的琴师怀抱断弦的玄琴,他们的音波相撞处,便会浮现金色的矿脉纹路。
明治年间,地质学家在佐渡岛勘探时,发现了一处特殊的石英层。当他们用仪器检测时,记录仪突然捕捉到一段异常的声波频率。这段频率经过分析,竟与古代东亚诗歌的韵律节奏高度吻合。而在岩层深处,那颗历经数百年的萤石球仍在震动,它传递的次声波密码,如同沉睡的巨龙,等待着真正能读懂大地诗韵的人。
如今的佐渡岛已成为旅游胜地,游客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矿洞遗址。讲解员总会说起那个神秘的女忍者传说,却无人知晓,在岩层深处,小夜衣用生命守护的秘密仍在继续传递。每当夜幕降临,磷火依旧会在岩壁上勾勒出若隐若现的图案,那是一个跨越时空的密码,一首用鲜血与音律谱写的守护之歌。
喜欢大明锦衣卫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