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934

次启用时,巴黎的天空飘着细雨。吉约坦看着液压装置推动铡刀划出完美弧线,刀刃切入脖颈的瞬间,他仿佛听见泉州港的潮汐声与伊斯坦布尔铸炮场的轰鸣在雨中交织。但当贵族们的头颅如同成熟的果实接连坠落,他在工作台的抽屉深处发现了匿名信:"你可知自己在锻造文明的绞索?"信纸边缘,画着与当年波斯商人陨铁残片相同的星象纹路。

恐怖统治达到顶峰时,吉约坦的工坊二十四小时运转。来自布列塔尼的铁匠带来水车的轴承设计,阿尔萨斯的钟表匠贡献了擒纵机构的精密计算,这些源自不同文明的技术碎片,在血色中熔铸成更高效的杀戮机器。某个深夜,当他调试最新款断头台的自动复位装置,突然发现齿轮组的运转轨迹,竟与威尼斯军械库遗留的星象钟如出一辙。

1794年热月政变前夕,吉约坦在塞纳河畔徘徊。手中握着商人当年赠送的陨铁残片,金属表面的星象图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想起伏尔泰的诗句:"当技术失去人性的锚点,再精密的齿轮也会成为吞噬灵魂的漩涡。"此刻远处传来的铡刀坠落声,与童年时里昂丝绸工坊的机杼声重叠,让他胃部翻涌。

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当罗伯斯庇尔走上断头台,吉约坦躲在人群中捂住脸。他清楚地看见,那台由自己亲手改良的杀人机器,其液压管道的螺旋纹路,与三百年前犹太商人从泉州港偷运的星盘零件如出一辙。这个发现像一记重锤击中他的心脏——原来文明的技术传承,竟会以如此残酷的方式完成闭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多年后,在蒙马特高地的小酒馆里,白发苍苍的吉约坦向年轻学者展示褪色的图纸。当他指着断头台设计图角落的星象符号,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这不是我的发明,"他喘息着说,"是无数文明的智慧,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拼凑出了最可怕的凶器。"窗外,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传来,惊飞了鸽群,也掩盖了老人最后的低语。

而在历史的暗角,圣殿骑士团的密探正在收集所有与断头台相关的图纸。他们的密室里,泉州星盘、奥斯曼膛线、胡格诺派织机的设计图与断头台图纸层层堆叠,黄金十二面体在烛光中闪烁——这个跨越时空的技术链条,仍在等待着下一次震动世界的契机。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照在协和广场残留的血迹上,那些渗入石板缝隙的技术密码,正无声诉说着文明演进中最血腥的一课。

血色改良:技术理想与人性深渊的博弈

1792年深秋的巴黎,协和广场的石板缝隙仍渗着暗红血渍。约瑟夫·伊尼亚斯·吉约坦站在初代断头台阴影下,看着铡刀精准落下的瞬间,围观群众如潮水般的欢呼中,他的瞳孔却在剧烈收缩——刀刃切入脖颈时细微的阻滞,让他想起解剖室里牛筋断裂的声响。

"斩首应是无痛且迅速的。"他摩挲着藏在天鹅绒袖口的羊皮卷,改良笔记上的墨迹尚未干透。奥斯曼帝国弯刀的弧度测绘图旁,是普鲁士军医施密特寄来的梯形刀头设计草图,而最下方用红笔标注的公式,赫然源自威尼斯军械库的星象钟齿轮计算方式。这些跨越大陆的技术智慧,此刻却要被用于优化死亡的效率。

深夜的工坊里,十二盏油灯将墙壁照得通明。吉约坦将大马士革钢坯浸入淬火池,水面腾起的白雾中,他恍惚看见伊斯坦布尔铸炮场的火光。当他把星象钟的精密传动原理融入铡刀起落装置,学徒突然捧着新到的包裹闯入:"先生!从日内瓦寄来的擒纵机构!"木盒里的青铜零件泛着冷光,齿牙间的纹路竟与他藏在家族圣经里的胡格诺派织机图纸如出一辙。

改良后的断头台首次试运行那日,雅各宾派领袖丹东亲临现场。吉约坦的手指抚过新锻造的合金钢刀刃,刀身呈现出独特的螺旋纹理——那是融合了泉州星盘的流体力学与纽伦堡钟表的镗孔技术。当液压装置推动铡刀划出银亮弧线,围观群众的惊呼声中,他听见了另一种声音:父亲在流亡路上哼唱的里昂民谣,威尼斯商人讲述星象仪时的低语,还有马赛港那个神秘波斯商人警告的回响。

"效率提升了47%!"助手兴奋地汇报数据。吉约坦却盯着收集来的行刑记录,在密密麻麻的死亡名单间,他用红笔圈出了三个异常案例——某个犯人的颈椎骨密度超出常人,导致铡刀出现了0.3秒的卡顿。这个发现让他彻夜难眠,他开始研究蒙古骑兵的复合弓锻造术,试图找到能切割任何骨骼的合金配方。

随着恐怖统治加剧,工坊的锻炉日夜不息。各地工匠寄来的改良建议塞满信箱:荷兰造船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