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技术哲学命题
1. 文明熵增定律
禁寺阴影下的机械诅咒
1258年的巴格达,盛夏的热浪裹挟着沙尘在街巷间肆虐。.g¨u`g_e?b.o?o·k?.,c_o?m.伊本·哈桑紧紧抱着用蜡布包裹的《机械装置集成》残卷,粗麻长袍早已被汗水浸透。智慧宫方向腾起的黑烟遮蔽了半边天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与焚烧羊皮纸的焦糊味,仿佛这座被誉为“东方灯塔”的学术圣殿,正在以最惨烈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快逃!蒙古人的铁骑已经冲破西门!”同行的学者哈立德拽着他的衣袖,声音里带着绝望的颤抖。伊本·哈桑回头望去,只见智慧宫那座象征着知识与文明的宏伟穹顶轰然坍塌,砖石瓦砾如雨点般坠落,扬起漫天尘土。无数珍贵的手稿、典籍在火海中化为灰烬,那是几代学者毕生心血的结晶。
两人在狭窄的巷道中狂奔,脚下的石板路还残留着晨祷时的湿润。伊本·哈桑怀中的书卷硌得胸口生疼,那是他耗费十年光阴编撰的着作,记录着自动灌溉系统、仿生飞鸟、水力钟等精巧的机械设计。每一幅手绘图纸、每一行计算公式,都凝聚着他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
转过街角,一座宣礼塔矗立眼前。往常悠扬的唤拜声此刻却显得格外尖锐刺耳,混杂着暴民的怒吼:“亵渎真主!这些机械装置是魔鬼的造物!”伊本·哈桑心中一紧,他知道,在这动荡的时刻,自己的研究不仅无法得到认可,反而成了被攻击的对象。一些保守的宗教学者认为,人类试图模仿真主创造万物的能力,是对神明的大不敬。
“他们来了!”哈立德突然低声惊呼。伊本·哈桑抬头,只见数十名手持弯刀的暴民从巷道两端包抄过来,他们的头巾在风中狂舞,眼中闪烁着狂热而愤怒的光芒。为首的老者举着一本被撕毁的机械图纸,上面还残留着伊本·哈桑的签名。
“异教徒!竟敢用这些邪物迷惑人心!”老者声嘶力竭地喊道,“真主说,一切造物皆出自祂手,你们这些妄图僭越的罪人,必将受到惩罚!”
伊本·哈桑握紧书卷,试图解释:“这些机械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自动灌溉系统能让荒漠变绿洲,仿生飞鸟可以传递讯息......”
“住口!”暴民们挥舞着武器逼近,“只有真主的恩赐才能带来水源,只有信众的虔诚才能获得庇佑!你的这些邪术,只会让人们背弃信仰!”
哈立德拽着伊本·哈桑后退,却发现退路已被堵死。两人背靠斑驳的砖墙,无路可逃。伊本·哈桑看着周围愤怒的面孔,心中涌起一阵悲凉。他想起在智慧宫的日子,学者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信仰不同的宗教,却能在知识的殿堂中自由交流、共同探索。而如今,文明的火种在愚昧与狂热的冲击下,即将熄灭。
暴民们的攻击开始了。弯刀寒光闪烁,石块如雨点般砸来。伊本·哈桑用身体护住书卷,任由拳脚落在背上。哈立德在一旁奋力抵抗,但寡不敌众,很快被打倒在地。混乱中,伊本·哈桑看见自己的手稿被暴民抢去,一张张精美的图纸被撕成碎片,抛向空中。
“不!”他发出绝望的呐喊,奋力挣脱暴民的围攻,试图夺回那些碎片。但一切都是徒劳,风卷起纸片,带着他的心血与梦想,消失在滚滚沙尘中。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蒙古骑兵的铁蹄踏碎了街道的宁静,他们高举弯刀,如死神般席卷而来。暴民们见状,纷纷作鸟兽散。伊本·哈桑趁机扶起哈立德,两人跌跌撞撞地继续逃亡。
他们逃到底格里斯河畔,看着湍急的河水奔涌向前。伊本·哈桑坐在岸边,颤抖着取出仅存的半卷手稿。羊皮纸上的墨迹被鲜血和汗水晕染,但自动灌溉系统的设计图依然清晰可见。他抚摸着图纸,泪水滴落在上面:“哈立德,我们的努力都白费了。智慧宫没了,手稿没了,一切都没了......”
哈立德擦去嘴角的血迹,坚定地说:“不,伊本。只要我们还活着,知识就不会消亡。这些机械装置的设计,早已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总有一天,它们会重见天日。”
伊本·哈桑抬起头,望向对岸。那里,一座被战火摧毁的清真寺废墟中,残存的马赛克壁画依然闪耀着光芒,描绘着宇宙星辰与几何图案。他突然意识到,文明的力量从来不会真正消失,它会像底格里斯河的水一样,即使暂时被泥沙掩盖,终将再次奔涌向前。
两人决定离开巴格达,带着仅存的知识,前往更遥远的地方。他们穿越沙漠、翻越高山,历经千辛万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