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推着后退,却在混乱中与一双眼睛对视——那是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翻领别着跨国科技公司的徽章,嘴角挂着似曾相识的狞笑,像极了博物馆全息投影里的工厂主。男人手中的平板电脑亮着,上面跳动的数据正是林深团队正在破解的军用级加密协议。
\"他们在监视所有反抗的火种。\"苏璃的紧急通讯刺破噪音,\"新的技术禁令正在起草,任何可能威胁现有秩序的研究都将被列为非法。\"林深的目光扫过街边的自动贩卖机,它的机械臂正在分发印有\"社会信用积分\"的能量棒——这让他想起19世纪东印度公司用棉布控制殖民地经济的手段。
雨越下越大,全息广告在积水中碎成闪烁的光斑。林深躲进一条暗巷,启动量子通讯模块。当加密信号穿透层层防火墙,他看见某个秘密实验室里,科学家正在调试新型纳米机器人——这种本该用于医疗的微型机械,此刻被改装成能潜入人体破坏神经系统的武器。技术的暴力异化,在22世纪依然以更隐蔽的方式延续。
\"我们需要一个变量。\"林深对着通讯器低语。他想起博物馆展柜里那只缺翼的机械鸟,尽管残缺,却依然保持着展翅的姿态。或许打破熵增螺旋的契机,就藏在那些未被完全驯服的技术基因里,在每一个拒绝被异化的灵魂深处。
黎明前的黑暗中,林深将量子通讯模块接入城市电网。当千万道数据流在虚拟世界奔涌,他输入了一段特殊代码——那是从航海钟的精密结构、珍妮纺纱机的传动原理、机械鸟的仿生设计中提取的混沌算法。代码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庞大的数字系统中激起微小的涟漪。
霓虹渐暗,城市在晨曦中苏醒。自动贩卖机仍在机械地吞吐商品,监控摄像头继续转动,但某个被忽视的角落,一段不受控的代码正在悄然生长。文明的熵增螺旋仍在无情转动,而反抗的火种,或许就藏在这看似完美的秩序裂缝里,等待着燎原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