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仪秘史:万历星轨密码
第11章 拯救世界(尾声)
节点核心的光球突然绽放出柔和的光晕。赵崇渊的身影在光中渐渐凝实,他看着掌心流淌的三色能量,那些曾撕裂皮肉的灼痛感已化作温暖的溪流,顺着经脉涌向四肢百骸——这是宇宙能量正在修复他的身体,也是地球能量场对守护者的馈赠。
“大人!您看!”王敬之的声音带着哭腔,他指着测天镜的碎片,镜面拼出的地球模型正在发光,原本紊乱的能量场像被梳理过的丝线,蓝红两色在赤道处温柔相拥,最外层的金色光晕稳稳地裹着整个星球,“平衡了!真的平衡了!”
溶洞的震颤彻底平息。石壁上的星图刻痕重新亮起,在地面投射出清晰的脉络,每条脉络都对应着地球的能量节点,此刻都在同步闪烁,像无数跳动的心脏。那些被能量冲击的黑衣卫慢慢坐起身,他们体内的黑纹已完全消退,有人茫然地抚摸着自己的双手,有人对着光球跪下,额头抵着冰冷的石台,不知是在忏悔还是感恩。
赵崇渊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石门后的阴影处。李公公的半截铁甲斜插在石缝里,上面的噬星教符号正在光晕中淡化,变成模糊的斑点。地上有串新鲜的血痕,蜿蜒着通向溶洞深处——那是通往次级节点的暗道,显然是趁乱逃走了。
“不必追了。”赵崇渊按住想去追赶的王敬之,指尖的能量流顺着对方的胳膊游走,将最后一丝黑气逼出体外,“他胸口的吸星石已碎,这辈子都无法再靠近能量场,成不了气候了。”
他望着暗道的入口,那里的阴影在光晕中瑟瑟发抖,像个被戳破的墨团。李公公逃走时遗落了块玉佩,是当年他弟弟的遗物,上面的星陨沙在光中泛着微光,显然还残留着些微善意——或许这场逃亡,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救赎。
节点核心的光球开始收缩,最终凝成颗拳头大的晶石,悬在石台中央。赵崇渊伸手触碰,晶石立刻化作流光,顺着他的掌心钻进体内,心口的天枢星铜珠突然发烫,与宇宙能量产生共鸣,让他瞬间看清了地球的能量脉络:昆仑山的冰川正在消融,却以恰到好处的速度滋养着江河;东海的暗流趋于平缓,渔船的影子在波光中摇曳;漠北的戈壁上,新的绿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
“这才是节点的真正用途。”王敬之捧着修复好的衡星器,铜珠在他掌心轻轻跳动,“不是武器,不是权柄,是给地球续命的药。”
他们走出溶洞时,正值黎明。鸣沙山的沙丘被晨光染成金红色,昨夜被能量掀翻的石块已重新归位,在沙地上拼出个巨大的“衡”字。远处的牧民们跪在沙地上,对着节点的方向叩拜,他们的羊群里,刚出生的小羊羔额头都带着点金色的绒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是地核能量的馈赠。”赵崇渊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却难掩欣慰。他看着自己的手掌,皮肤下隐约有流光游走,那是节点赋予的守护印记,只要地球的能量场出现波动,就会以痛感示警,“以后我们就是节点的‘活罗盘’了。”
王敬之突然指着天际。超新星遗迹的红光与补星的蓝光在东方交汇,形成道巨大的光弧,光弧的顶点正对着南京城的方向,像座横跨天地的桥梁。他想起赵崇渊说过的话,守护从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代代相传的责任。
归途比来时从容。他们沿着能量脉络一路向东,在每个节点处留下标记,教当地人辨识能量失衡的征兆:井水发浑时需往泉眼撒星陨沙,土地龟裂时要以血激活地脉,狂风不止时需按北斗方位摆放石块……那些曾被黑衣卫欺压的百姓,此刻都围在他们身边,认真地记着笔记,眼神里的敬畏远胜过恐惧。
路过潼关时,李公公的残部等在关隘上。他们没有披甲,手里捧着新铸的石碑,上面刻着节点的能量符号,为首的老兵捧着件叠得整齐的蟒袍,是李公公逃走时留下的,袍角绣着的金龙已被能量蚀成银灰色:“公公说……这袍子不该穿在他身上,该还给钦天监。”
赵崇渊接过蟒袍,指尖的印记突然发烫——袍子里还残留着李公公的气息,混杂着星陨沙的味道,不再是之前的阴冷,而是带着点微弱的暖意。他将袍子铺在石碑上,能量流顺着纹路渗入,石碑突然发出微光,与关隘下的地脉连成一线。
“告诉他,关隘的地脉通了。”赵崇渊对老兵说,“以后这里会风调雨顺,适合种庄稼。”
回到南京城时,已是深秋。钦天监的铜鹤不知何时换了新的羽毛,阳光下泛着金属的光泽,翅羽正对着鸣沙山的方向,喙尖衔着颗晶莹的晶石,里面封存着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