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979

科学家徐光启曾研制过“璇玑玉”,能与星轨共振,后因魏党作乱失传。

残片突然在容器里震颤起来。实验室的天文钟显示22点14分,正是三个月前sn 2012z爆发的精确时刻。蓝光再次亮起,这次投射出的不是星图,而是模糊的人影:穿明代官袍的人在埋东西,磁砂按《河图》排列,石碑上的刻字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画面最后定格在块完整的金属玉上,蓝光从玉面涌出,与空中的某颗星产生了共鸣。

“是星轨共振。”小张突然明白,“这残片能记录星轨信息,就像天然的天文记录仪。明末的工匠发现了它的特性,用磁砂和血液增强其灵敏度,让它能‘记住’特定的星象。”可为什么会记录下2012年的超新星?这道时间鸿沟,像残片边缘的焦痕,烧得人心里发慌。

李教授翻出明代《崇祯历书》的影印本,在周延儒的批注里找到段奇怪的话:“玉能藏象,如镜照影。今日之星,即是明日之轨,无分古今。”她盯着“无分古今”四个字,突然想起残片内侧星纹的某个拐点——那不是超新星的自然轨迹,是人为修正的角度,与《历书》里标注的“紫微垣偏差值”完全一致。

“不是预知,是校准。”她的声音带着颤抖,“明末的天工们发现,这块玉能通过星轨共振,与未来的观测者对话。他们用磁砂和星纹调整了它的频率,让它在四百年后,能被我们的仪器‘读懂’。”就像设置好的无线电信号,跨越时空,等待着能解码的接收器。

暴雨再次敲打着实验室的窗户。残片的蓝光渐渐平息,只在星纹的凹槽里留下层银白色的细屑,与2012年超新星爆发时的陨石样本成分完全相同。李教授将残片放进特制的保存盒,盒盖上刻着她刚补全的星图——左边是明末的星轨记录,右边是2012年的超新星轨迹,中间用道蓝光连接,像条跨越四百年的银线。

“天工有度。”她对着残片轻声说,仿佛在回应那位埋玉的古人,“我们懂了。”

三个月后,王恭厂遗址的博物馆里,这块金属残片被放在恒温展柜中。旁边的屏幕循环播放着两个画面:明末工匠绘制星图的场景,和2012年天文台观测超新星的影像。解说牌上写着:“这块来自明代的金属残片,用fe?o?与星纹,记录下了跨越四百年的星轨对话。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从不过时,真正的警示总能穿透时光——无论是研制器物,还是探索宇宙,都该记住那句古老的箴言:天工有度,过则为灾。”

参观的孩子们趴在展柜前,指着残片内侧的星纹叽叽喳喳。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说:“它在眨眼呢!”大人们笑着摇头,却没看见残片的星纹在灯光下微微发亮,像在回应那句跨越时空的对话,也像在守护着某个未完的约定——关于星轨,关于器物,关于人类永远在探索却永远该敬畏的天地之理。

而在博物馆的地下室,李教授将残片的光谱数据输入电脑,屏幕上弹出的星图预测了下一次超新星爆发的轨迹。她在备注栏里写下:“将数据存入永久档案,标注:等待四百年后的观测者验证。”窗外的星光落在键盘上,像无数双眼睛在见证,这场由明代残片开启的、永无止境的星轨对话。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