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冻住这异常——1626年的冰层里嵌着2024年的塑料碎片,两种物质在时间褶皱里熔成琥珀,像枚被强行拧在一起的螺丝。
“看这里。”他指着地质层三维图,红线标注的断层在1626年突然拐了个直角,又在2024年的坐标点重新浮现,“就像有人用钻机在两个时空打了洞,再用混凝土灌成个结。”恒温箱里的石碑突然震动,玄武岩表面的甲骨文渗出暗红色的液珠,在桌面上汇成天启六年的北京地图。
苹果与浑天仪
小林捧着苹果核冲进实验室时,样品袋上的温度计显示-273c,逼近绝对零度。这半枚从冰芯里挖出的果实,果蒂处的齿痕与剑桥大学档案馆里牛顿手稿上的咬痕完全吻合,而果核里嵌着的金属片,竟与徐光启浑天仪的龙纹底座同质。
“引力常数异常点找到了。”主控室的屏幕亮起全球地图,北京中轴线与南京秦淮河的交点闪着红光,“从1626年王恭厂爆炸开始,这两个点的引力场就像被磁铁吸住的铁屑,每二十年增强12%。”赵莽突然想起石碑上的拉丁文——“苹果落地的轨迹,由浑天仪的刻度预先写定”。
青铜环自动套上浑天仪的支柱,投影出1626年的火海。徐光启抱着璇玑玉冲向秦淮河,身后的爆炸冲击波扭曲成数字“9.8”,那是现代重力加速度的数值。而在画面角落,枚青苹果从观象台坠落,砸在地面的瞬间,2024年北京的监测仪突然爆表。
“因果链被逆转了。”老教授把x光片拍在桌上,苹果核的断层扫描里藏着段二进制代码,“不是爆炸引发地陷,是三百年后的地陷在拉着当年的火药库爆炸。,狐′恋,文,学¨ \追^最¢新′章?节·就像先看到苹果落地,才有人去摇动树枝。”
时间褶皱
冰芯钻机在127米处卡住时,赵莽摸到钻头带回的金属丝。那些银色的纤维在显微镜下组成“2024.7.16”的字样,与石碑预言的地陷日期完全一致。更诡异的是,纤维的成分与天启六年的火枪枪管金属相同,仿佛有人拆解了古代的兵器,在现代重铸成时间的锚点。
“甲骨文新解出来了。”小林的声音带着哭腔,“不是‘悔过’,是‘献祭’。他们要用1626年的三万亡魂,镇压2024年的时空裂隙。您看这组符号——和南京地铁施工时挖出的明代石碑上的诅咒完全一样。”
青铜环突然投射出未来的画面:2024年的北京中轴线裂开巨缝,地底下露出璇玑玉的全貌,玉面刻着的牛顿公式正在发光。而裂缝边缘的建筑残骸里,混着天启六年的琉璃瓦,瓦当的龙纹与苹果核的纹路形成闭合的环。
赵莽突然抓起冰镐冲向冰层。在1626年的地质层里,他凿出块嵌着焦木的冰砖——那是王恭厂爆炸的残留物,碳十四检测显示其燃烧时间既在1626年,也在2024年。“这就是死结。”他把冰砖砸在石碑上,两种时空的物质碰撞处冒出白烟,“有人让同一块木头,在四百年间烧了两次。”
解结的代价
老教授在《崇祯历书》的夹层里找到徐光启的手札。泛黄的宣纸上写着:“浑天仪测时空经纬,璇玑玉定引力强弱,二者相遇如日月食,需以‘非时之物’破之。”旁边画着枚苹果,果核处标着南极的坐标。
“非时之物……”赵莽盯着苹果核里的金属片,突然明白过来,“是不属于任何时空的东西。比如这个——”他从恒温箱取出块冰芯,里面冻着的气泡正在同时膨胀与收缩,“1626年的空气与2024年的空气被压缩在同一空间,这是时间自身的悖论。”
青铜环的温度骤降到-58c,表面结满白霜。赵莽戴上隔热手套握住它,无数画面涌入脑海:徐光启在1626年将璇玑玉沉入秦淮河时,河面泛起的涟漪与2024年地陷前的地下水波纹完全一致;牛顿在1666年看到苹果落地的瞬间,伦敦的重力异常与此刻北京的监测数据形成共振。
“解结的方法。”小林翻译出拉丁文的最后一段,屏幕上的文字让她倒吸冷气,“必须在两个时空同时切断因果:在1626年阻止璇玑玉入水,在2024年引爆地核冷却弹。但这样……徐光启会被爆炸波及,而北京会下陷三公里。”
因果之外
赵莽把冰芯里的悖论气泡注入青铜环。金属表面的龙纹突然张开嘴,吐出枚晶莹的晶体——那是从苹果核里提炼出的“非时物质”,在阳光下呈现出既透明又浑浊的矛盾状态。
“我去1626年。”他把冷却弹的引爆器塞给小林,“你在2024年等我的信号。记住,只有当青铜环同时出现在两个时空,才能让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