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大明锦衣卫10004

2. 机巧穷奇

第一卷:血滴子的内核

第一章 齿轮里的墨家痕迹

墨械西传

崇祯七年的雪片落进血滴子的齿轮组时,赵莽正蹲在沈阳卫的军械库。`鸿,特¨小_说/网· ¢无*错/内^容/铜质残片在掌中泛着冷光,第七齿的卡壳缺口处,传动结构的凹槽呈现出奇异的对称——当他按《墨经·经下》的描述转动轴杆,齿轮的升降轨迹突然与书中“挈与收反”的示意图重合,重力平衡的节点精准得像用圆规量过。

“是引力机枢。”他的指尖抚过齿轮内侧的螺旋纹,这些纹路的倾斜角度与墨家《备城门》记载的“连弩车”机括完全一致,只是将箭矢的推力改成了铁链的拉力。军械库的古籍架上,《墨经》的残卷在寒风中颤动,“说在权”三个字的批注被虫蛀得模糊,却仍能辨认出“重若衡,则止”的字样——与血滴子卡壳时的力学状态完美对应。

小周举着游标卡尺测量传动间隙,数据在羊皮纸上连成曲线:“升时重心左移三分,降时右移三分,平衡时的支点正好在第七齿——这和墨家‘权者,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的原理一模一样!”他突然指着齿轮轴心上的青铜配重,“这配重的形状,像极了临淄出土的墨家铜权(砝码),只是被改成了可转动的轮盘。?2·8~看!书`网_ ~最,新′章¢节`更`新,快_”

血滴子的铁链在雪光中垂下,末端的铁钩自然悬停在离地三尺处。赵莽想起墨家的“桔槔”取水装置,横杆两端的重力差与此刻铁链的张力形成奇妙的呼应。当他在铁钩上挂上半块城砖(重量约等于一颗头颅),齿轮组立刻进入“挈”的状态——上升时自动收紧,下降时借助重力加速,卡壳缺口则在“收”的临界点精准制动,与《墨经》“力,形之所以奋也”的描述形成跨越两千年的印证。

西班牙商栈的账簿在火盆边烤干。其中“机械改造记录”用拉丁文写着“按中国古书改良传动,省力三成”,旁边画着个简化的齿轮图,标注着“mo jia”(墨家)的字样。赵莽突然明白刘顺之袖口的狼头为何留空心——那里曾藏着卷墨家残页,工匠是用失传的中式机械原理,改造了西洋传来的杀人工具。·y,p/x?s+w\.,n\e_t~

军械库的角落堆着批缴获的佛郎机炮零件。赵莽将其中的弹簧装置与血滴子的传动结构比对,发现两者的弹力系数虽不同,但力的平衡逻辑完全一致。“西洋人偷了墨家的机枢原理。”他翻出万历年间的《西学凡》,传教士艾儒略的批注里,赫然有“墨家之巧,与西学暗合”的字样,只是将“引力机枢”改称为“上帝赋予的平衡法则”。

雪停后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血滴子与墨家铜权的并置图上。赵莽突然注意到齿轮的十二齿分布:三齿负责“挈”,三齿负责“收”,六齿维持平衡,正好对应《墨经》“力有三变,变则动”的记载。而异常参数设计的卡壳缺口,实则是墨家“止,以久也”的制动哲学——用微小的障碍打破平衡,实现精准控制。

他想起刘顺之的设计图上“可改开矿机械”的注释。那些用于杀戮的引力机枢,只要调整配重比例,就能变成提升矿石的绞车,正如墨家的连弩车既能守城,也能用于开山。军械库的老工匠正在演示这种改造:将血滴子的铁链连接到滑车,齿轮转动时,配重块自然升降,省力效果比传统器械提高五成,“这不是西洋巧技,是咱老祖宗的智慧换了身衣裳!”

赵莽将拆解图收入《西洋器械考》的续篇。在“引力机枢”条目下,他并排画出墨家铜权与血滴子齿轮,批注道:“西学之机械,其本在中土墨家,经西洋人改良,复传于东,却沦为凶器——非器之过,乃用器者之心异也。”墨迹未干,就被窗外飘进的雪片晕染,像给这段跨越时空的技术流转,蒙了层历史的薄霜。

暮色中的军械库亮起油灯,血滴子的齿轮在灯光下投出复杂的阴影。赵莽望着那些与墨家典籍吻合的传动结构,突然明白这场技术的流转从未中断:墨家的机枢原理西传后,被西洋人用黄铜与白银重铸,最终以血滴子的形式回到东方,而刘顺之的改造,不过是让这流浪的智慧,重新记起自己的本源。

拆解完毕时,赵莽将核心齿轮组收入特制的木盒。盒盖内侧刻着《墨经》的原文,外侧则贴着西班牙商栈的齿轮图纸,两者的线条在烛光中重叠,像两条跨越千年的河流终于交汇。他知道,这枚齿轮承载的不仅是杀人的参数,是种被遗忘又被滥用的智慧——它曾守护过城池,也曾屠戮过生命,而决定其用途的,从来不是传入的方向,是握持它的双手,是否记得“挈与收反

不想错过《大明锦衣卫1》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