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5章 西晋法政奇才刘颂:一个在乱世中“硬刚到底”的耿直BOY

经典的还是“九锡之争”。赵王司马伦想学王莽搞“加九锡”篡位前戏,满朝文武集体装鹌鹑。只有刘颂拍案而起:“汉给曹魏加九锡,曹魏给晋加九锡,都是权宜之计!周勃霍光那么牛都没要九锡,您配吗?”气得司马伦党羽要杀人,幸亏同伙拦着:“刚杀了张华,再杀他舆论要崩!”

六、历史评价:法治理想国的“唐吉坷德”

回看刘颂的一生,简直就是行走的“法治矛盾体”:他首创“罪刑法定”原则,比西方早1000年提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却同时推崇看似野蛮的肉刑;他主张“君臣分权”,要求皇帝也不能任性判案,自己却敢抗旨赈灾。

这种矛盾恰恰折射出西晋的荒诞现实:当门阀士族忙着斗富炫富时,他埋头完善司法体系;当“八王之乱”的野心家们磨刀霍霍时,他坚持用法律框定权力边界。虽未能阻止西晋这辆狂奔向悬崖的马车,却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法治火种——唐代《永徽律疏》中“断罪皆须具引律令”的条文,依稀可见他的思想闪光。

结语:洛阳城最后的“法律侠”

公元300年,刘颂在光禄大夫任上溘然长逝。葬礼上,曾被肉刑提案吓哭的小偷送来挽联:“虽欲剁我手,终究存我命”;他平反过的冤民扶棺痛哭;而被他怼过的权臣们也不得不承认:“这老头虽然讨厌,但确实是个汉子”。

如今当我们吐槽“法律弹性太大”时,不妨想想这位1700年前的“法律直男”——他或许不懂圆滑世故,但用一生证明了:真正的法治精神,就是在所有人都妥协时,依然有人死磕条文;在全世界都沉默时,依然有人为正义发声。这大概就是历史长河中,最硬核的浪漫主义。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