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扮作乞丐沿街乞讨,美其名曰“体察民情”。当叛军杀到跟前时,这位皇帝还沉浸在角色里:“各位好汉,赏口饭吃?”
被废为邛都县公后,李期的最后时光充满黑色幽默:
居住降级:从皇宫搬进三进小院,但坚持要求太监每日唱“陛下驾到”;
饮食反差:御厨改行卖担担面,李期边吃边哭:“此面不如宫中鹅掌”;
临终遗言:“吾本治世之才,奈何天不假年!”遂用写诏书的黄绫自缢。
李寿的补刀操作更绝:
葬礼规格:用九旒鸾辂(天子仪仗),但故意让拉车的牛半路脱缰;
谥号玄机:“幽公”暗指其“壅塞不通”,却在墓碑刻“汉故贤王”;
舆论操控:编造《玉衡宫夜宴图》,把李期画成抱着酒坛跳舞的丑角。
五、历史评价:暴君外衣下的复杂人性
1.心理学视角:天才到暴君的四步崩塌
现代心理学家模拟了李期的心理崩溃路径:
认知失调:以政变上位,却要宣扬“君权神授”;
幸存者偏差:早期招贤成功,误以为“任人唯亲也能赢”;
达克效应:文学才华误判为政治智慧;
妄想投射:将内心不安外化为全民监控。
2.成汉考古的黑色幽默
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玉衡宫”残简,揭示更多荒诞细节:
kpi考核:官员每日需上缴三句赞美诗,体裁限五言;
宫廷菜单:有道“忠肝义胆羹”,实为猪肝混狗胆熬制;
反腐妙招:贪官罚穿女装巡街,但国库空虚导致官服都是粗麻。
六、现代启示录:当历史照进职场
李期的故事简直是职场反面教材大全:
空降领导三大忌
学李期清洗老员工 → 结果被联合举报;
仿玉衡宫搞形式主义 → 团队效率暴跌;
效仿监控狂查考勤 → 遭00后集体仲裁。
权力保鲜秘籍
别把平台当能力(李期误把皇权当个人魅力);
警惕“吹捧成瘾症”(景骞的彩虹屁堪比职场pua);
留条理性撤退通道(李寿始终掌握涪城根据地)。
从明君到暴君的距离
只需四步:
新人期:谦逊好学(李期招贤纳士);
上升期:拉帮结派(组建幕府少年团);
巅峰期:自我神化(玉衡宫赋自吹自擂);
崩溃期:疑神疑鬼(毒杀兄弟监控大臣)。
结语:暴君的人性方程式
李期的人生公式可概括为:文学才华3 x 权力焦虑2 ÷ 政治智慧 = 自毁系数∞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在权力的高空钢丝上,才华可能是最危险的配重。而那些被他毒杀的兄弟、逼反的叔父、饿死的百姓,最终都化作历史的一声叹息——治国不是写诗,龙椅更非书桌,当才子坐在了错误的位置,所有的文采风流,都成了血色江山上的荒唐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