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90章 东晋蜀地守护者周楚:从官二代到西南定海神针的逆袭之路

:……没有step 3了,因为周楚的儿子周诗已经带兵杀到。

史书记载此战“斩金银,传首建康”,但野史补充了一个细节:李金银的“天命凭证”竟是一块刻着“金”字的破铜片——后来被周楚挂在城门口,旁边标语:“转发这个铜片,下月加征三成税。”

2.李弘与李高:山寨版“凤凰传奇”

如果说李金银是“单机版反派”,那太和五年的李弘、李高就是“联机版噩梦”。李弘自称李势(成汉末代皇帝)后人,定年号“凤凰”;李高更绝,直接cos李雄(成汉开国皇帝),还给自己p了张“龙颜”画像。

周楚的应对策略堪称魔幻现实主义——第一步:派兵围剿,但特意嘱咐“别急着打赢”;第二步:让说书人把李弘的“神迹”改编成笑话,比如“李弘求雨,结果浇了自己大本营”;第三步:在叛军必经之路上立牌子:“前方周楚,专业打假”。

结果叛军还没见到周楚本尊,就先被自家小弟的吐槽气到内讧。最终周诗轻松收割战场,百姓戏称:“周将军平叛,全靠一张嘴。”

四、基建狂魔:周楚的“种田流”治国术

1.城墙、粮仓与水利工程:古代版“铁公基”

比起打仗,周楚更热衷搞基建。他执政期间的三板斧——修城墙:把成都城墙加高到“云梯够不着,氐人看了想转行”;建粮仓:在绵竹搞出“超级仓库”,存粮多到“老鼠进去能迷路”;挖水渠:亲自设计都江堰分渠,被老农夸“比李冰还会玩水”。

朝廷御史来视察时目瞪口呆:“将军,您这是要改行当工部尚书?”周楚笑而不语——毕竟谁能想到,这些工程在二十年后苻坚攻蜀时,成了东晋的救命稻草。

2.军屯2.0:当兵打仗,不如种田养鸡

周楚最超前的理念是“军屯+民屯”混合制——士兵闲时种田,战时打仗;流民分田落户,变成“预备役”;甚至让俘虏开荒,美其名曰“劳动改造”。

这招效果拔群:蜀地粮食产量翻倍,军队忠诚度飙升,连隔壁州郡的百姓都跑来蹭福利。后来桓温北伐缺粮,还得低声下气找周楚借米——当然,借条利息高得能让桓大人做噩梦。

五、历史群像:周楚的朋友圈与对手盘

1.与桓温:塑料兄弟情的真相

周楚与桓温的关系,堪称东晋版“既生瑜何生亮”。桓温整天琢磨北伐刷战绩,周楚却躲在西南狂点“防御天赋”。建康城流传着两人的经典对话:

桓温:“元孙啊,跟我北伐,保你青史留名!”

周楚:“不了,我家的水稻还没收呢。”

桓温:“……你故意的吧?”

但私底下,周楚默默给桓温送粮送兵器,桓温也默契地不插手蜀地事务。这对“表面嫌弃,实则真爱”的cp,撑起了东晋半壁江山。

2.与朱序:战友还是监军?

在平定司马勋之乱时,周楚与朱序的合作堪称经典。但朝廷派朱序来,本意是“帮忙顺便盯梢”。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朱序甚至写信给皇帝:“周楚这人靠谱,你们别瞎猜了!”后来朱序在淝水之战成名,还公开说:“我的兵法有一半是和周楚吃火锅时学的。”

六、被低估的遗产:周楚如何影响后世

1.蜀地成了东晋的“诺亚方舟”

周楚死后三十年,当前秦大军攻破襄阳、淮南时,益州却稳如泰山。苻坚派来的氐族将领杨安望着周楚修的城墙,仰天长叹:“这特么是城墙还是山脉?!”后来东晋能撑到刘裕崛起,蜀地的粮草和兵源功不可没——而这些,全是周楚“种田流”的红利。

2.历史书懒得写的“冷知识”

冷知识1:唐宋的“节度使”制度,多少参考了周楚的“军屯民管”模式;冷知识2:明代王阳明在西南平叛时,书房里总摆着《周楚传》;冷知识3:成都青羊宫有块无名碑,传说刻着周楚的名言:“治蜀秘诀?少折腾。”

七、结语:配角的史诗

周楚的人生轨迹,既没有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豪迈浪漫,也没有舌战群儒、谈笑风生的潇洒不羁。他的生活,充斥着修不完的城墙、平不完的叛乱和种不完的水稻。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让周楚成为了一块沉甸甸的压舱石。他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地修筑起坚固的城墙,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宁;他挺身而出,平定一场又一场的叛乱,维护着国家的稳定;他辛勤耕耘,播种下无数的水稻,为人们带来了温饱与希望。

当我们回顾东晋的历史,提到那些赫赫有名的名将时,往往会想起桓温和谢玄。他们的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