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69章 代王拓跋猗卢:阴山雄主的崛起与坠落

统领二十万(或十数万)大军,旌旗招展,遮天蔽日,浩浩荡荡杀奔晋阳。

战绩汇报:先锋部队在汾水东岸就给了仓皇撤退的刘粲军迎头痛击;猗卢主力赶到后,联军展开疯狂追击,“追歼数百里”;斩杀汉赵大将刘儒、刘丰、简令、张平、邢延等多人(凑个“八大将”也不过分);缴获的铠甲兵器堆积如山,马匹辎重无数。′咸,鱼+墈·书+ \毋^错.内!容?史书记载“刘聪军横尸数百里”(《魏书》),场面极其震撼。

当刘琨跪在父母坟前痛哭流涕时,猗卢走上前,递过一块擦泪的布,带着深深的遗憾说:“恨来迟,不得相见耳”(《魏书》原话:可惜我来迟一步,没能救下他们啊!)。赠送给刘琨上千匹战马、数千头牛羊后,猗卢没有过多停留,带着胜利之师,潇洒地转身,返回草原——深藏功与名。此战彻底打出了“代国”的威名,猗卢“汉赵克星”的名号响彻北中国。

,!

六、基建狂魔上线:绘制代国“帝国蓝图”

战场得意,猗卢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代国梦”。公元313年冬天,他启动了雄心勃勃的“代国新城计划”,展现了他作为“基建狂魔”的潜质。

北都盛乐(政治中心): 地点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北的盛乐故城。猗卢觉得老爹留下的“老破小”总部配不上自己现在的身份了,于是大兴土木,“修故平城以为南都”(《魏书》),实际上是对盛乐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和升级,让它从部落议事中心升级为真正的王都气象,相当于给旧城镶了个金边。

南都平城(军事枢纽): 地点在山西大同。猗卢看中了平城绝佳的地理位置,它南扼雁门关,北控草原,是连接中原与塞外的咽喉要道。他下令“修故平城以为南都”(《魏书》),修复并扩建这座汉代古城。传说他登上了平城西山,指点江山,豪情万丈地说:“此处地势绝佳,可建观景别墅区啊!”(《魏书》:“登平城西山,观望地势”)。这为百年后北魏定都平城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小平城(军事前哨): 地点在山西山阴县北的黄瓜堆。猗卢下令在此新建一座军事要塞,亲自监工。最“骚”的操作是,为了在冬季冻土上快速筑城,他采用了“泼水结冰法”——在垒好的土墙上不断泼水,利用严寒让水迅速结冰,形成一层坚硬无比的冰壳(现代检测显示这种冰层密度可达0.9g/cm3,硬度堪比水泥!),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也体现了游牧民族的生存智慧。小平城成为监控南方、拱卫南都平城的重要前哨堡垒。

搞定了硬件,软件也得跟上。公元315年,在刘琨的再次保荐下,当时在长安苦苦支撑的西晋愍帝司马邺正式册封猗卢为“代王”。猗卢也毫不含糊,立刻着手建立国家机器。

设置官署: 模仿晋制,设置了御史台(管监察)、尚书省(管行政)等汉式官僚机构,虽然可能还比较粗疏,但架子搭起来了。

制定法律: 颁布了鲜卑拓跋部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史称《代王律》。这部法律是“混血儿”,融合了鲜卑传统的习惯法(比如对偷盗牲畜的惩罚极其严苛,《盗马律》规定“盗马者赔九牛”,比汉律狠多了)和部分汉律条文,由卫操、莫含等汉臣主导制定,还贴心地翻译成了鲜卑语版本。

建立朝仪: 让晋臣们制定上朝的礼仪规矩,鲜卑贵族们开始学着像中原王朝那样“山呼万岁”了。

至此,猗卢成功地将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升级成了一个初具国家形态、拥有固定都城、官僚系统和成文法律的“代国集团公司”,正式在五胡十六国的乱世舞台上挂牌营业了!

七、家庭伦理悲剧:一匹宝马引发的惊天血案

登上权力巅峰的拓跋猗卢,却没能逃过许多雄主的通病——继承人问题上的“老年昏聩”和“偏心眼综合症”。他疯狂地宠爱幼子拓跋比延,怎么看怎么顺眼,觉得他才是自己的“贴心小棉袄”和理想的接班人。为了给幼子铺路,他做了一系列让长子拓跋六修心寒到冰点的操作。

宠幼子比延的骚操作——专车特权: 让幼子比延乘坐自己专属的、装饰着黄金和华丽帷幔的王车招摇过市,这可是王权的象征!废母立威: 公然废除了长子六修生母的王妃名分,相当于从法理上削弱六修的嫡长子继承权(虽然鲜卑传统是“幼子守灶”,但此时猗卢已在推行汉化制度,这操作自相矛盾且极其伤人)。

虐长子六修的窒息操作——流放吃沙: 把正值壮年、能征善战的长子六修“发配”到新修的小平城去戍边,远离权力中心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