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先下手为强!一个冷酷而周密的计划在她心中成型。
第一步:制造借口。祁氏利用自己长辈(郁律的伯母)和部落贵妇的身份,放出风声:有关于部落未来发展的“重要家事”需要和王以及各部首领商议。这个理由冠冕堂皇,难以拒绝。
第二步:设下鸿门宴(草原升级版)。地点就选在象征权力中心的王帐。祁氏暗中布置好亲信死士,埋伏在帐幕之后。她约定了一个极其简单又冷酷的信号:灯座倒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三步:请君入瓮。郁律虽然雄略,但对这位伯母大概缺乏足够的警惕(或者说,他低估了一个母亲保护“幼崽”的决心)。他带着十几位忠于他、手握实权的部落大人(首领)们,应邀进入了王帐。
帐内,气氛或许开始还带着家族议事的“温情”。祁氏可能还在说着些无关痛痒的家常。突然,“哐当”一声!不知是“失手”还是“有意”,灯座轰然倒地!
第四步:杀戮时刻!这声响就是地狱的号角!埋伏的死士如饿狼般从帐幕阴影中扑出!刀光剑影瞬间撕裂了帐内的宁静!郁律和那十几位部落大人,猝不及防,连拔刀的机会都没有,顷刻间血溅王帐!《魏书》记载:“大人死者数十人”。.咸,鱼\墈!书, ?追.罪.辛^璋-劫?鲜血浸透了华美的毡毯,浓重的血腥味弥漫在曾经庄严的王帐之中。
五、“女国”时代:铁腕太后的非常手段
政变成功!祁氏以雷霆万钧之势扫清了最大的障碍。她立刻拥立自己当时还在世的次子拓跋贺傉为新的代王。然而,谁都清楚,贺傉只是个“橡皮图章”。真正的掌舵人,是垂帘听政(可能连帘子都懒得挂)的祁氏!代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女国”时代(史书戏称“祁氏专制,时人谓之女国”)。
这位“女国主”上台后,展现了极其强硬且务实的作风,彻底扭转了郁律时代的扩张政策。
外交大转向:抱紧后赵“大腿”。郁律想逐鹿中原?祁氏觉得太冒险!她选择了“苟住发育”(其实是偏安)。她火速派遣使者,向当时中原最强大的势力之一——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俯首称臣,请求和好。石勒正忙着跟各方势力掐架呢,看到北方代国主动示好,乐得接受。于是,代国从郁律时代的“争霸模式”切换到了祁氏时代的“依附生存模式”。代价?独立性和话语权大大降低。
内政大清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郁律的旧部和支持者?那必须赶尽杀绝!祁氏展开了大规模的政治清洗。这直接导致了拓跋部内部严重的分裂。那些忠于郁律或者不满祁氏统治的部落,比如实力强劲的独孤部、贺兰部等,离心离德,甚至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反抗。代国的根基被严重动摇。
经济骚操作:饮鸩止渴的“资源劫掠”。为了快速聚敛财富,维系统治和满足后赵可能的索求,祁氏干了一件被后世史家痛批的蠢事:放任甚至鼓励在代国核心区域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毫无节制地开采地表裸露的煤炭(当时叫“石炭”)! 为啥说蠢?
生态灾难:大规模露天开采,破坏草场植被,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挖煤产生的废渣废水污染水源。《水经注》里隐约提到的某些河流变黑变浊,源头可能就在这儿。草原牧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草场和水源被破坏,民怨沸腾。
经济短视:为了眼前利益,贱卖资源(主要是卖给后赵换取一些奢侈品或有限的支持),无异于杀鸡取卵。堪称古代版“牺牲环境换gdp”的失败典型。
技术低下:当时开采技术原始,事故频发,矿工(很多是奴隶或俘虏)死伤惨重,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
诙谐点评:祁氏太后要是穿越到现代,开个矿业公司,估计能靠“野蛮生长”迅速上市,然后因为环保问题、安全问题被罚得倾家荡产,最后登上“3·15”晚会头条。这波操作,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哦不,是“我儿在位,哪管草场变煤坑”!
六、儿子们的“坑妈”接力赛:权力下的悲催人生
祁氏费尽心机,甚至不惜双手沾满鲜血,为儿子们抢来了王位。然而,她可能忘了给儿子们配套一份“帝王速成手册”或者“治国理政宝典”。结果,她这两个坐上王位的儿子,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坑妈接力赛”。
第一棒:愁死的代王——拓跋贺傉 (321-325年在位)贺傉同志性格比较…呃…懦弱。史书说他“未亲政事”(不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