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应该感动得热泪盈眶,回一首同样慷慨激昂、表明心志的诗吧?结果,卢谌的回诗《答刘琨》,直接把刘琨给整不会了!史书记载:“谌素无奇略,以常词酬和”。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卢谌同学完全没get到姨父诗里那份沉痛和期许,就按普通朋友互相问候的套路,回了一首比较平淡、甚至有点“岁月静好”感觉的诗。大概意思就是:“姨父莫愁,吃好喝好,保重身体要紧!”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刘琨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满怀悲愤写下绝命诗,盼着外甥能理解自己的苦心,结果等来这么一封“慰问信”,估计气得直拍大腿,恨不得把牢房栏杆拍断:“我这外甥,读书读傻了吧?!重点啊!重点在哪儿呢?!” 这绝对堪称古代版的“大型尬聊现场”,充满了知识分子的“不解风情”和乱世特有的黑色幽默。后来刘琨被杀,卢谌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辽西“钉子户”:二十年“被挽留”的流亡生活
刘琨一死,卢谌的“北漂”生活瞬间从“困难模式”升级到“地狱模式”。他带着刘琨的残余部众,想投奔辽西的鲜卑段部(段匹磾的兄弟段末波)。本以为能找个新靠山,结果段末波一看:哟,这不是名满天下的范阳卢氏才子吗?这可是个宝贝!得,别走了!直接扣下!东晋朝廷在南方听说卢谌还活着,而且挺有才,多次下诏书征召他南下效力。.暁!税!宅+ ¨首?发′段末波玩起了“三不政策”:一曰“人不在”(使者来了,说卢谌出差了/旅游了/访友去了,反正你见不着);二曰“生病了”(使者再来,说卢先生病得起不来床,没法上路);三曰“路不通”(南方使者?对不起啊,最近胡人闹得凶,道路断绝,实在没法送卢先生回去)。反正就是各种耍赖,死活不放人。
卢谌呢?就在这辽西草原上,一漂就是整整二十年!从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硬生生熬成了两鬓斑白、饱经风霜的中年大叔。这二十年,远离中原,寄人篱下,看着鲜卑贵族们打打杀杀,估计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写诗、教教段部贵族子弟文化课,顺便思考一下人生:我是谁?我在哪?我啥时候能回家?这日子,想想就憋屈。
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公元338年,后赵那个猛人皇帝石虎(石勒的侄子)发兵攻打辽西段部,一战功成,灭了段氏。卢谌作为段部的“重要文化资产”,自然又被胜利者石虎打包接收了。简历再次被迫“刷新”——他成了后赵的中书侍郎(皇帝身边的机要秘书)、国子祭酒(国家最高学府校长)、侍中(皇帝的高级顾问)。官是越做越大,越来越显赫。可这心里头的滋味,估计比黄连还苦。夜深人静时,他可能常对儿子们叹气:“唉,在这胡人朝廷里混得风生水起,列祖列宗知道了,怕是要从棺材里跳出来骂我不肖啊!” 这份荣耀背后的屈辱和无奈,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四、血色终章:冉魏时代,一个“老职场锦鲤”的荒诞谢幕
历史的剧本,有时候荒诞得让编剧都自愧不如。公元350年,后赵大将冉闵干掉了石氏家族,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冉魏政权。已经六十七岁高龄的卢谌,这位经历了西晋、汉赵、段部、后赵的“四朝老臣”(严格说是多个政权),居然又双叒叕“荣升”了!他被冉闵任命为中书监(相当于副宰相,地位比中书侍郎更高)。这“职场生命力”,简直堪称十六国时代的“官场不倒翁”、“跳槽锦鲤本鲤”!估计连他自己都懵了:我这把年纪了,咋还升官了?这冉老板图啥?图我年纪大?图我不洗澡?(开个玩笑)大概冉闵也需要卢谌这样的顶级汉人士族代表来装点门面,稳定人心。
然而,这位老“锦鲤”的好运,或者说霉运,终于到头了。公元352年,冉闵率大军去攻打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的石祗(后赵残余势力)。他把太子冉智和大臣们,包括我们可怜的卢老爷子,留在都城邺城看家。结果,后院起火了!被冉闵强行留在邺城的那些胡人(主要是羯族)降兵降将,抓住机会突然反叛!他们挟持了太子冉智,还把邺城里剩下的文武百官、士兵、百姓(主要是汉人)十几万人,像赶牲口一样押出城,一路押送到襄国。
等待这十几万人的,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石祗为了报复冉闵,下令将这十几万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处死!史书记载:“经此大难,中原士人,悉数殆尽”。卢谌,这位历经了半个多世纪风霜、在多个胡人政权中身居高位的老人,最终也没能逃脱乱世绞肉机的无情碾压,倒在了襄国那片浸满鲜血的土地上。他的一生,从西晋的准驸马开始,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