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跟他们打,那可就是腹背受敌,妥妥的‘夹心饼干’啊!依我看,咱不如坚守营垒,先挫挫这帮家伙的锐气,等他们自己露出破绽(徐伺其衅),咱再冲出去狠狠揍他丫的!这叫以静制动,稳赚不赔!”
这建议,搁谁看都是老成持重,精准抓住了战场命门。可惜啊,冉老板身边有个“神棍”队友——道士法饶。这位道爷估计平时靠跳大神混得挺开,一看王泰抢了风头,立刻跳出来唱反调:“陛下!您围襄国都一年了,寸功未立(无尺寸功),现在敌人送上门来了,您要是躲着不打,手下将士们会怎么想?士气还要不要啦?这仗必须打!打出咱冉魏的威风!” 这话简直是精准投放的“鸡血针”,直接戳中了冉闵那根最敏感、最好面子的神经。′5-4¨k`a_n^s\h,u,.\c¨o/m·
冉老板一听,热血“噌”地就冲上了脑门,把王泰的苦口婆心当成了耳旁风,当场拍桌子瞪眼:“打!必须打!谁再敢bb拦着朕,别怪朕的刀不认人(我战决矣,敢谏者斩)!” 那架势,活脱脱一头倔驴被点着了尾巴。
结果呢?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尤其是不听劝的时候。冉闵大军果然被燕赵联军来了个前后夹击,场面惨不忍睹,几乎全军覆没。冉老板自己也是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地逃回了邺城老窝。更讽刺的是,他前脚刚进城,后脚就听说城里谣言满天飞,说他这位“战神”皇帝已经驾崩了!这脸打得,啪啪响。
按常理,这时候老板该幡然醒悟,拉着王泰的手痛哭流涕:“爱卿啊,朕悔不该当初不听你的话啊!” 然而,冉老板的脑回路显然异于常人。他确实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处死了那个忽悠他出战的法饶父子。至于王泰?提都没提,更别说道歉了。在冉老板看来,皇帝的尊严比天还大,比地还厚,是绝不能低头的黄金圣衣!错可以认(杀法饶算认错?),但道歉?尤其是向臣子道歉?不存在的!这“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性格,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给后来的君臣决裂埋下了深深的伏笔。王泰心里估计拔凉拔凉的:合着我这金玉良言,还不如一个跳大神的?老板这脾气,以后日子难过了…
三、闭门羹与催命符
时间很快溜到了永和七年(351年)的寒冬。邺城被敌军(刘显部)围得跟铁桶似的,形势岌岌可危,粮食都快见底了。焦头烂额的冉老板,在宫里转了几百个圈后,终于又想起了那位被他冷落多时的“神算子”王泰。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老伙计啊!
于是乎,冉闵放下九五之尊的架子(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亲自屈尊降贵,跑到王泰的豪华将军府门口,准备上演一出“三顾茅庐”的感人戏码,虚心求教破敌良策。这要搁平时,王泰估计得感动得涕泪横流,高呼“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但是!王泰同志显然还记得上次襄国之战后老板那“选择性失忆”的嘴脸,心里那口气还没顺过来呢。再加上,他可能也确实觉得这老板太刚愎自用,跟着他干风险太大,搞不好哪天自己脑袋就搬家了。于是,王将军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或者说极其作死)的决定——关门!谢客!
任凭你冉老板在门外是深情呼唤、焦急踱步,还是气得跳脚,我王泰就在里面,大门紧闭,纹丝不动。派个仆人出来传话,内容极其敷衍:“哎呀,陛下恕罪啊!我们家将军…他…他那个旧伤复发了(疮甚),病得爬都爬不起来了(称疾笃),实在是没法见您啊!您看这…”
这简直是往冉老板熊熊燃烧的怒火上,又泼了一大桶汽油!想想看,一个连皇帝尊严都看得比命还重的暴脾气老板,放下身段亲自来请教,居然吃了闭门羹!还被用这么拙劣的借口搪塞!冉闵当场就炸了,气得脸红脖子粗,指着王泰的大门破口大骂:“巴奴(一种蔑称,类似‘贱奴’)!你大爷我需要靠你活命吗?(乃公岂假汝为命耶!)等着!老子先出去把外面那群胡崽子灭了,回来第一个就砍了你王泰!(要将先灭群胡,却斩王泰!)”
这狠话放得,半是雷霆震怒,半是恼羞成怒的自嘲——堂堂天子,竟被臣子拒之门外!乱世中的君臣情谊,脆薄得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戏剧性的是,被王泰这一激,冉老板的“小宇宙”彻底爆发了!他带着一肚子邪火,亲率全部人马冲出城去,跟围城的刘显玩命。结果还真让他创造了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大败刘显!一路追赶到阳平,斩首三万多级!这哪里是打仗,分明是泄愤啊!
冉闵凯旋而归,铠甲未解,脸上的杀气还没散干净呢。就在这时,一份“加急密报”送到了他手上,内容更是火上浇油:“报告陛下!王泰那小子,根本没病!他在家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