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心瞬间哗然,恐慌蔓延。慕容宝也慌了神,不顾一切下令撤军。
撤退?在敌人地盘上撤退?还是在军心涣散的情况下?这简直是灾难片的标准开头!果不其然,当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燕军退到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时,早已埋伏好的北魏铁骑如狼似虎般冲杀出来!后燕大军瞬间崩溃,自相践踏,跳入黄河溺死者不计其数,数万精锐一朝尽丧!史载“燕兵四五万人,一时放仗敛手就禽,其遗迸去者不过数千人”。慕容宝、慕容麟等仅以身免,狼狈收拢残兵败将,灰溜溜逃回中山(后燕首都之一,今河北定州)。
参合陂惨败,成了后燕由盛转衰的致命拐点,也是慕容麟心中永远的痛和洗不掉的“污点”(虽然他提了正确建议,但作为核心将领,这锅甩不掉)。
六、老爹的最后绝唱与自己的“中山保卫战”
参合陂的惨败,像一记重锤砸在年迈的慕容垂心上。老爷子悲愤交加,不顾高龄和病体,于次年(396年)亲率大军,誓要复仇雪耻!这一次,慕容垂把最艰巨的任务——攻打北魏在山西的重镇平城(今山西大同),交给了慕容麟。这既是信任,也是考验。
慕容麟没有让老爹失望。他憋着一股劲儿,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在平城之战中展现了真正的将才。他干净利落地击溃了北魏名将拓跋虔(拓跋珪的弟弟),攻克平城,收降其部众。捷报传来,拓跋珪吓得魂飞魄散,一度想放弃根据地跑路。眼看复仇大业就要成功!
然而,命运再次展现了它的残酷幽默感。慕容垂在凯旋回师的路上,走到上谷(今河北怀来)时,病情突然加重,溘然长逝。一代战神,带着未能彻底复仇的遗憾,陨落了。后燕的擎天巨柱,倒了。
慕容垂死后,太子慕容宝顺理成章继位。慕容麟被封为赵王,权势更盛。然而,慕容宝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虎父犬子”。他昏庸无能,猜忌心极重,尤其对宗室兄弟(包括能干的慕容麟)百般提防,搞得朝政乌烟瘴气,人心离散。就在这内耗不断的节骨眼上,缓过劲来的拓跋珪,带着复仇的怒火和倾国之兵,气势汹汹地杀了回来,目标直指后燕国都中山!
大厦将倾,危如累卵!慕容宝这个“草包皇帝”吓得六神无主。关键时刻,慕容麟站了出来!在中山保卫战中,他暂时放下了个人恩怨和野心,展现出了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才能。他积极调度城防,安抚惊恐的军民,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在他的指挥下,中山守军爆发出顽强的战斗力,数次击退了北魏大军的凶猛进攻。慕容麟,成了这座危城真正的“定海神针”和“救命稻草”。
七、终极反转——在废墟上称帝
慕容麟在中山城头浴血奋战,苦苦支撑。他可能一度以为自己能成为力挽狂澜的“救世主”。然而,他的“草包”皇帝哥哥慕容宝,再次刷新了“猪队友”的下限。在强敌围城、生死存亡的关头,慕容宝竟然……扔下全城军民,自己带着少数亲信,偷偷溜了! 跑去了相对安全的龙城老家!
消息传到中山,全城哗然!绝望和愤怒像瘟疫一样蔓延。被皇帝无情抛弃的军民,心态彻底崩了。守将慕容详(也是宗室)在绝望和野心的驱使下,索性破罐子破摔,在断壁残垣中自立为帝!
这消息传到正在城外围点打援(或者说自己也被困着)的慕容麟耳朵里,无异于火上浇油。他对慕容宝彻底失望透顶,长久压抑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慕容详那个草包都能称帝?我慕容麟文韬武略哪点不如他?这皇帝,老子也能当!”
公元397年三月,慕容麟果断率部杀回中山。一番火并,干掉了刚“上岗”没多久的慕容详。然后,他站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残破宫墙上,在城外北魏大军虎视眈眈、城内军民惶惶不可终日的绝境中,正式宣布称帝,改元延平! 这一刻,他不再是“赵王”,不再是“守城大将”,他是后燕的皇帝(虽然地盘就剩个中山城了)!这是他一生野心的顶点,也是一场在万丈深渊边跳舞的疯狂豪赌。
八、七个月帝王梦与“鲜卑鬼”的绝唱
慕容麟的“延平皇帝”,大概是史上最憋屈的皇帝之一。他的“帝国”疆域?基本就剩被围得水泄不通的中山城了。他的臣民?一群饿得眼冒绿光、随时可能崩溃的残兵败将和百姓。他的对手?城外是拓跋珪数十万磨刀霍霍、志在必得的北魏大军。他的粮草?早就断了!堪称“地狱级”的开局。
慕容麟不是没想过突围。他尝试过,结果在义台(今河北新乐西南)被以逸待劳的魏军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史载其“步卒崩溃,麟单马走邺”。皇帝陛下最后只能单枪匹马,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