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30章 后燕柱石慕容农:从熊孩子到辽西王和帝国最强打工人

仇(此战后燕精锐损失数万,太子慕容宝差点交代),不顾自己已是古稀之年,毅然率军北伐。慕容农再次被任命为开路先锋。他确实猛,率军攻克了北魏的北方重镇平城(今山西大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慕容垂老爷子在进军途中突然病倒,且病情急剧恶化。大军无奈,只得含恨撤退。一代枭雄慕容垂,病逝于归途。后燕的擎天巨柱,倒了。参合陂的惨败和君主的陨落,如同两记重拳,打得后燕帝国摇摇欲坠,国运急转直下。

四、 “愚忠”打工人的悲剧结局:并州翻车,龙城饮恨 (396-398年)

慕容垂死后,太子慕容宝继位。这位新老板面临的头号威胁,依然是如日中天的北魏拓跋珪。慕容宝任命威望和能力都属顶尖的慕容农为并州牧,坐镇晋阳(今山西太原),负责防御北魏从西线发起的猛攻。这个任命,本应是国之干城,镇守一方。然而,命运的恶意在此刻达到了顶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或许是“龙城模式”的成功经验在并州水土不服,或许是巨大的压力让他决策变形,慕容农在并州的治理和军事部署引发了当地军民的强烈不满。更要命的是,他的部将慕舆嵩突然反水!这位老兄不仅反了,还反得特别绝——直接把晋阳城门一关,把顶头上司慕容农关在了城外!慕容农一脸懵圈:“啥情况?上班打卡不让进门了?” 就在他进退维谷、一脸问号的时候,北魏大将长孙肥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送人头”机会,率军猛攻。结局惨不忍睹:慕容农全军覆没,苦心经营多年的“农家军”骨干一朝尽丧,老婆孩子全成了北魏的俘虏。史书记载他仅带着三名骑兵,身负重伤,狼狈不堪地逃回了后燕当时的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他赖以立身的嫡系部队、最重要的政治资本,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报销了。并州惨败,成了他人生断崖式下跌的起点。

逃回中山的慕容农,没能喘口气,因为北魏大军已经兵临城下(397年)。中山被围得水泄不通,危在旦夕,城内人心惶惶,连空气都充满了绝望。他的部将谷会归看着伤痕累累却依然忠心耿耿、为慕容宝四处救火的老领导,实在忍不住了,痛心疾首地劝道:“老大!现在国家都快完蛋了,咱们那位皇帝(慕容宝)实在是不太灵光啊!您德高望重,能力超群,为什么不干脆自己上位?带领大家杀出一条血路啊!”(“今社稷危亡,主上昏聩。将军贤德威望,何不取而代之,挽狂澜于既倒?”)这几乎是当时拯救后燕唯一可能的选项,也是慕容农个人最后的生机。

然而,慕容农闻言,脸色一沉,断然拒绝:“要我靠篡位来求生?那我宁可现在就死!”(“必如此以望生,不如就死!”)他选择了对慕容宝的绝对忠诚,放弃了最后一丝力挽狂澜、甚至保全自身的机会。这份在乱世中显得格外刺眼的“愚忠”,悲壮得让人心痛,却也固执得令人扼腕叹息。他把自己牢牢绑在了后燕这艘注定沉没的破船上。

时间来到398年,后燕在连番打击下已是千疮百孔,内乱像瘟疫一样蔓延。叛将段速骨纠集人马,围攻龙城(此时后燕朝廷已退守至此)。退守龙城的慕容农,面对汹涌的叛军和危如累卵的局势,犯下了人生最后一个,也是最致命的错误。他轻信了旧部兰汗(此人早已和段速骨穿一条裤子)的鬼话。兰汗派人忽悠他:“老领导!出来谈谈呗?咱商量商量怎么解决这乱子,保准有转机!” 慕容农或许是出于对旧部的情谊,或许是真想寻求一线生机,竟然信了!结果刚出城门,就被埋伏好的叛军直接拿下,关进了小黑屋(囚禁)。更讽刺的是,在叛军内部随后爆发的一次狗咬狗的内讧中(高阳王慕容崇和兰汗、段速骨之间的矛盾),慕容农被慕容崇的亲信(一说就是兰汗指使仇尼慕)捅死了(史载“令仇尼慕抽刀伤其肋”)。一代名将,没有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没有死于敌国之手,却在盟友的谎言、叛徒的出卖和自家内部的倾轧中,倒在了冰冷阴暗的囚室里。慕容农的生命之火,连同后燕帝国复兴的最后一点微弱希望,在龙城的血雨腥风中彻底熄灭。

他死后,被追谥为“桓烈王”。“桓”者,国之柱石,栋梁之才;“烈”者,刚正忠烈,宁死不屈。这两个字,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精准地概括了他功勋卓着而又悲情壮烈的一生。只是这“烈”字背后,多少带着点“一根筋”的叹息。

五、 历史的回响:乱世“打工人”的宿命困境

回望慕容农这跌宕起伏、高开低走的一生,他的功业足以彪炳史册,让后人仰望。

开国基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