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34章 南燕小吏呼延平:寒席义仆的“草根”传奇

:“瞧瞧,这可是‘皇家特供’的襁褓!防风防雨防追兵,裹着殿下,倍儿有面子!咱这‘护卫队’虽然规模小了点,装备差了点,但咱保护的是‘未来’啊!”(内心os:老天爷保佑,千万别出事!)

四、姑臧岁月:小吏的“养成系”帝王

历尽千辛万苦,这支史上最“寒酸”的皇家护卫队终于抵达了后凉的姑臧。呼延平凭借着他那点文书技能,总算找到了一份勉强糊口的工作,扮演起“顶梁柱”的角色。他不仅要养活自己的小家,更要精心抚养慕容超。

在这个远离慕容家族权力中心的地方,呼延平成了慕容超实际上的养父和启蒙老师。他教慕容超读书识字,更重要的,是向他讲述他父辈慕容家族的辉煌历史与血海深仇。同时,呼延平自己也在身体力行地传递着一种在乱世中极其珍贵的品质:坚韧、忠诚和信义。史书上说慕容超长大后“性隐忍”,这份隐忍,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姑臧这段寄人篱下、朝不保夕的日子里,由呼延平言传身教刻进骨子里的。那张破草席裹住的,不仅是婴儿的身体,更是一个流亡皇孙的尊严和一个王朝血脉延续的微弱火种。呼延平以一介小吏之身,默默守护着这点星火。

五、临终托付:一句预言与一场联姻

然而,乱世的颠沛流离终究耗尽了呼延平的精力。临终之际,他把慕容超和自己的女儿叫到床前。他紧紧握住慕容超的手,目光仿佛要穿透生死的界限,郑重嘱托:“殿下,慕容氏的血脉,就在您身上了。老臣……尽力了。”(这托付,沉甸甸的,既是责任,也是期望)接着,他又转向自己的女儿,指着慕容超说:“这孩子(慕容超),将来或可伴你终身。”(这大概是他作为父亲,在乱世中能为女儿想到的最好归宿了)。一句遗言,完成了双重托付——将复国的希望寄托于慕容超,将女儿的未来绑定于慕容超。这无意中的安排,竟埋下了未来宫廷关系的重要伏笔。

六、“草根”帝王与南燕悲歌:呼延平守护的“火种”如何熄灭?

呼延平死后,命运之舟继续漂流。多年后,慕容超的叔叔慕容德在山东青州一带站稳脚跟,建立了南燕政权。慕容超抓住机会,历经一番周折(包括装乞丐),终于成功“认亲”,投奔到了慕容德麾下。

因为慕容德没有儿子,慕容超这个流落民间多年的“皇侄”,最终竟幸运地(或者说是不幸地)被立为太子,并在慕容德死后登上了南燕皇帝的宝座。呼延平当年在寒风中拼命守护的“火种”,似乎终于要燎原了!

然而,历史的讽刺剧开始了。这位在破草席中幸存、由小吏养大的皇帝慕容超,登基后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他似乎完全忘记了呼延平教给他的隐忍和信义,也忘记了民间疾苦。他猜忌宗室,滥杀功臣(把帮他上位的肱股之臣慕容钟、段宏等逼得叛逃),生活奢靡,横征暴敛,把南燕这个本就不大的“分公司”搞得民怨沸腾,离心离德。他治国理政的水平,大概就像新手开碰碰车——横冲直撞,四处碰壁。

结果可想而知。隔壁的“巨无霸”东晋,在狠人刘裕的带领下,正磨刀霍霍准备北伐。慕容超的种种作死行为,简直是给刘裕递刀子、送借口。公元410年,刘裕大军压境,南燕迅速崩盘。慕容超兵败被俘,被押送到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斩首示众。不知道在他生命最后一刻,被推上刑场时,眼前是否会闪过塞北寒风中那张救命的破草席?是否会想起那个用生命守护他的卑微小吏呼延平?是否会后悔自己辜负了那份沉重的守护?

而呼延平的女儿,按照父亲的遗愿嫁给了慕容超,成为了贵妃。她亲眼目睹了丈夫如何从隐忍走向暴戾,如何亲手葬送了南燕,也最终葬送了自己。当慕容超兵败被俘,她也被一同押往江南。史书没有记载她的最终结局,但对于她而言,父亲呼延平以生命和家庭为代价守护的“草席之诺”,那个关于血脉延续和安稳未来的期许,终究在权力的扭曲和丈夫的昏聩下,碎得连渣都不剩。她的人生,也随着南燕的覆灭和父亲的遗愿破灭,沉入了历史的阴影之中。

七、萤火微光:历史长河中的“呼延平”们

呼延平的一生,在波澜壮阔的五胡十六国历史画卷中,渺小得如同一粒微尘。《晋书》等正史提及他时,吝啬得只有寥寥数语。他没有指挥过千军万马,没有制定过治国方略,没有留下任何彪炳史册的功业。他的“壮举”,不过是钻了死牢救了个婴儿,用破草席裹着孩子跑了几千里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把他拉扯大,然后死了。

然而,正是这样一粒“微尘”,在帝国倾覆的滔天巨浪中,以一己凡人之躯,护住了一脉看似毫无价值的皇嗣血脉

不想错过《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