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计,料应可行。诸爱卿以为此议如何?”
言毕,浙东集团一官员出列,躬身道:“陛下,太子殿下之策,初闻似善,然细思之,恐有不妥。
辽东虽富,然其商贸诸事繁忙,自顾不暇。
若分力于云南,恐辽东自身发展受阻,此其一也。
再者,云南之地,风土人情迥异,辽东帮扶,恐水土不服,难以契合滇民之需,徒费人力物力,此其二也。”
另一官员紧跟而出,附和道:“陛下,臣亦有所虑。滇辽两地,相隔甚远,交通不便。物资输送、政令传达皆有滞碍。
且帮扶之举,需大量钱粮,此钱粮从何而出?若加重赋税,百姓苦不堪言,恐生民怨,于国不利。”
又有官员拱手道:“陛下,臣闻辽东近年势力渐大,若再借帮扶之名,与云南勾连,恐成尾大不掉之势,危及朝廷。此事关乎社稷安稳,还望陛下三思。”
浙东集团官员你一言我一语,皆以各种缘由,欲阻挠辽东帮扶云南之策。
他们扯出辽东自身发展、风土差异、交通不便、钱粮赋税、势力勾连等不相干之事,意图扰乱圣听,使此计划难以施行。
朝堂之上,一时议论纷纷。
此时,杨宪出列,奏曰:“陛下,臣以为此事无需仓促定论。不妨先询辽东之意。若辽东应允,再详加商议,亦为时未晚。”
杨宪心中明晰,知朱元璋此举意在为太子朱标增望揽心。浙东集团诸官此时阻拦,分明是于朱标处结怨。
朱元璋道:“便依杨爱卿所言,着人往辽东问询。若辽东无异议,届时再议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