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善长言:“可于各地遴选未涉孔家诸事之士子以行选拔,如此以平衡殿试。”
朱标又问:“李公想必亦知,令这些士子作文章、赋诗词,或本事尚可。然若论治理地方,其能力着实堪忧啊。”
李善长叹息道:“太子殿下,然若尽选辽东学子,辽国公恐……”
朱标面色一冷,道:“李公慎言,辽国公断不会如此。”
李善长微微低头,恭敬却又略带忧虑地说道:“太子殿下,辽国公虽忠勇无双,然人心难测。辽东一地,经其多年经营,势力盘根错节。若殿试尽选辽东学子,这些学子入朝为官后,难免对辽国公心怀感恩,或成其羽翼。长此以往,朝堂之上恐生朋党之患。”
朱标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道:“李公之意,本太子明白。但辽国公一心为国,多年来为大明江山鞠躬尽瘁,不应无端猜忌。”
李善长拱手道:“殿下仁厚,然防患于未然亦是为朝廷长治久安计。辽国公虽当下并无异心,可随着其影响力日增,难保日后无人借此兴风作浪,搅乱朝纲,还望殿下三思。”
朱标沉默良久,缓缓道:“李公所虑不无道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朱标遂遣走李善长,旋即往寻朱元璋。
朱元璋闻朱标所言毕,道:“李善长所言,亦非毫无道理。既如此,便从他处亦遴选些许士子,令其参与殿试吧。”
朱标领命,旋即往操办此事。
李善长闻此消息,心下稍宽。其余官员见有机可乘,遂着手部署安排。
此番大明官场大洗牌,虽令人心生畏惧。
然官员既现空缺,便有新的利益分配之法。
那些幸免于难的官员,自是踊跃操办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