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你们也要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如果实在不行,该做的依旧得做。”
“诺。”
众多学子无奈领命。
这时,诸葛亮来到地图前,讲解道:“不仅如此,北面的陈将军进展也是快了点。”
“穆将军于昨日下午两点攻陷抗秦联盟营地。”
“同天深夜三点,陈将军与恶来将军会师,击溃抗秦联盟的20万大军。”
“陈将军今日更是将部队全部拉到抗秦联盟营地旧址,与诸多异族领主展开对峙。”
诸葛亮转头道:“虽然前线大获全胜可喜,然而此时的补给线拉得太长,中间又没有适合的城池作为中转站。”
“要是敌人专门派遣一支部队在陈将军后方袭扰,我们的补给就很难再送上去。”
秦羽听到诸葛亮所说的情况,不由有些感慨。
常言道:文人动动嘴,武将跑断腿。
可反过来,又何尝不是呢?
前面负责征战的武将有自己的想法,后方负责统筹安排补给的文官就必须跟上武将的思路。
而且当对方的策略是对的时,你还不得不捏着鼻子按照对方的要求来重新制定计划。
再者说,诸葛亮和负责补给路线的学子也不是在抱怨前线将领不懂事,只是在向秦羽提出他们发现的问题而已。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不就是常规的系统操作吗?
虽然大秦武力强盛,可需要负责的区域也多。
东西南北四面不是需要留守部队,防范外敌,便是已经拉起部队,主动出击。
慢一点推进,大秦尚有余力支持前线将领。
可当手上兵力不足时,便需要重新制定计划。
难是难了点,可却依旧有解决办法。
可该如何统筹安排,具体还要看秦羽的想法。
哪个地方速度可以放慢,哪个地方要加快速度。
之间的调度与偏向,只有秦羽这个决策者能拍板。
因此,诸葛亮与学子才会将发现的问题抛还给他。
沉思良久,秦羽终于开口说道:“北面虽为主战场,可目前却不宜直接开战。”
“下令,让陈将军从前线退下来,以刚刚占领的狼牙城为据点,建立防线。”
“西面战事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一旦敌人逃脱,便有卷土重来的危险。”
“诺。”
诸葛亮与诸多学子拱手领命。
既然秦羽有了决定,那他们接下来就会按照对方的需求来制定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