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这本书属于传统型,开始的铺垫比较多,温度起得比较慢,请各位看官理解。+0`0·小,说′徃+ *埂+歆_最.哙\)
转眼间,省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田秋己毕业三年,二十六岁的他愈发体会到世道的艰辛。
工作本就难寻,而专业对口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毕业即失业,这句话在现实中被残酷地验证着。
回到家的这三年里,田秋虽一首奋力备考公务员,但对于他这种既无背景又无财富,且情商平平的人来说,似乎再多的汗水与努力,都只能在面试的门槛前黯然落败。
三年间,他无数次踏入考场,笔试总是名列榜首,可一到面试,便总是以微弱之差,位居被淘汰的第二名。
家人多次劝田秋外出寻觅工作,他也确实尝试过几份:在工地上担任包工队的领班,在县城里背着背篼做苦力,在餐厅做服务员迎宾,还在写字楼当过保安……这些工作断断续续,却都因备考而未能长久。!0*0-暁?税\蛧¨ +首¢发^
最近的一份工作,是在殡仪馆度过了五个月,虽然没学到什么实用的技能,却练就了一身过人的胆气。
今日,他又从面试大厅走出,机构让他等待通知。望着面试官那满不在乎的神情,田秋心中己有了答案,这次恐怕又是第二名没跑了。
回家的路途显得格外漫长,下了长途车,还需乘船渡过乌江河,再走上一段长长的河堤路。
乌江之畔,他满心惆怅,前路茫茫,未来渺不可知,一时竟不知该何去何从。,天~禧′暁?税¨徃- !最-欣′漳`结.埂?鑫-快`江水滔滔,烟波浩渺,零星的渔船在水中摇曳,天地间都弥漫着一种无助的气息。
回到家中,母亲依旧忙碌着,那一亩三分地上似乎总有干不完的农活。
老父亲仍在外打工未归,爷爷在父亲年幼时便己离世,而奶奶则在一旁念诵着她那几本不知传承了多少世代的旧书,生怕一不小心就遗忘了其中的某个段落。
“婆,就是奶奶,在我们这边都这样称呼。”田秋心中暗自想着,耳边传来奶奶的询问:“今天考得如何?有机会进资源局吗?”资源局正是他今日面试的单位。
田秋摇了摇头,无力地回答:“看样子,跟这几年一样。”
母亲在一旁砍着猪草,偶尔抬头看向他,什么也没说,但从她那略显浑浊的眼神中,田秋读出了满满的忧虑。猪草,就是猪的饲料,主要由红薯藤、菜叶等组成,需要用菜刀剁碎后煮熟再喂给猪吃。
“这都是命啊,”奶奶叹息着,“你家公在世的时候就说过,我们家没有吃公家饭的命。”他们这边称呼爷爷为“公”。
“要不,你还是把这几本书再拾起来吧?”奶奶晃了晃手中的旧书。
田秋再次摇头,犹豫地说:“婆,我再考虑一下。”
关于那几本老书,家里有个祖训:家中所有男子,在十二岁以前可以随意翻阅,但十二岁以后便不能再随意触碰。
若想继续研读,必须经过跪天地、拜祖宗、虔诚发誓等一系列繁杂的仪式。就连即将出嫁的女儿都不能读,而嫁入家中的媳妇则可以。
都说传儿不传女,或许是老祖宗担心断了传承吧。因此,他们家每一代人都有一个或几个长辈在读这几本老书。
父亲这一辈亲兄弟两人,父亲排行老大,二叔从小便痴迷于那几本老书。
听说二叔是天才,九岁时便能将几本老书倒背如流。十二岁开眼以后,他便能随手指挥“阴军”,二十岁便能脚踏昆岗,在满是山岩的山间,七步踏出九个脚印来。然而,二叔却英年早逝,西十九岁时因心脏病突然离世。
到了田秋这一代人,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堂弟。但除了他读书还不错外,其余两个堂弟基本就是放牛娃,初中没读完就辍学南下打工,更别说背诵那几本古书了。
之前,奶奶好几次有意让田秋接手这几本古书,但都被父亲以他还在读书为由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