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车间主任激动地拍着他的肩膀,一个劲儿地说:“好小子,真给咱们车间长脸!”
而王工等人,则灰溜溜地走了,看都没看李大海一眼。
接下来的几天,李大海成了维修车间里最忙碌的人。
他白天要处理维修组的日常工作,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就全都泡在了二号生产线上。
技术科那边,虽然有杨厂长压着,但王工那帮人,还是阳奉阴违。
李大海去申请调用几台精密的加工机床,他们就推三阻四,说机床都在忙,没空。
去要几份关键的材料数据,他们就说找不到了,或者给一份模棱两可的。
摆明了就是想看李大海的笑话。
李大海心里跟明镜似的,但也不去争辩。
早就料到了会是这样。
他压根就没指望这帮人。
普通的加工,维修组的几个信得过的工友就能干。
最核心的那几个齿轮部件,他干脆自己动手。
李大海借口说要加班,一个人留在车间里。
在系统的指导下,他亲自操作机床。
每一个角度,每一个尺寸,都控制得分毫不差。
经过他手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比技术科那些老师傅用最好的机床做出来的,还要高。
他还特意在改造的过程中,邀请了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普通工友来帮忙。
“王哥,来,帮我搭把手。”
“刘师傅,您经验足,帮我看看这个地方装得对不对。”
他这么做,一方面是确实需要人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感受到这次技术革新的重要性。
这样一来,就算王工他们想在背后说风凉话,工人们也不会信了。
大家亲眼看着李大海是怎么废寝忘食地干活的。
几天下来,李大海整个人都瘦了一圈,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工友们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大海这孩子,真是实诚,为了厂里的事,连命都不要了。”
“是啊,技术科那帮人真不是东西,就知道动嘴皮子,一点忙都不帮。”
舆论的天平,已经完全倒向了李大海这边。
王工他们也听到了这些风言风语,气得直骂娘,但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