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宗弼回到广平府,立即擂鼓聚将。-x_i/n^r′c*y_.^c-o¨m′
校场上旌旗猎猎,五千精兵列队整齐,刀枪如林。
他站在点将台上,紫电般的目光扫过众将士:"奉太尉钧旨,剿灭梁山!尔等可愿随本将建功立业?"
台下顿时响起震天的呐喊:"愿随将军赴汤蹈火!"
与此同时,辛从忠在河间府选拔精锐。
他特意挑选了三百名善使标枪的士卒,亲自教授飞标之术。
张应雷则在东光县日夜操练阵法,将五千兵马训练得如臂使指。
陶震霆更是在沧州大摆宴席,激励士气,誓要一举荡平梁山。
短短数日,西路人马陆续集结完毕。
这一日,晴空万里,西将在预定地点会师。
只见营帐连绵数里,旌旗遮天蔽日。
邓宗弼身着紫金铠甲,站在中军大帐前,看着浩浩荡荡的两万大军,豪气顿生:"有此雄师,何愁梁山不破!"
就在官军大举集结之际,梁山的谛听营早己如蛛网般遍布京东西路各处。
这些探子或扮作商贩,或装作农夫,时刻监视着官军动向。
其中,病大虫薛永正在兴仁府外的茶摊上歇脚,忽见一队官军疾驰而过,尘土飞扬。/咸.鱼+看*书- ~追+罪-薪′蟑*踕_
薛永眯起眼睛,装作不经意地问道:"掌柜的,这是哪里的军爷?好生气派。"
茶摊老板压低声音道:"客官有所不知,这是沧州的陶将军麾下,听说要合兵去打梁山哩!"
薛永心中一惊,面上却不露声色。
他匆匆喝完茶,立即抄小路赶回梁山。
一路上,他见到各处都有官军调动,心中愈发沉重。
回到梁山后,薛永首奔穆春的住处。
穆春正在研读兵书,见薛永神色慌张地闯进来,连忙问道:"兄弟,何事如此着急?"
薛永喘着粗气道:"二爷,大事不好!朝廷派了邓宗弼、辛从忠、陶震霆、张应雷西将,合兵两万,正向梁山杀来!"
穆春闻言,手中的兵书"啪"地掉在地上。
他眉头紧锁,喃喃道:"邓宗弼、辛从忠...这不是《荡寇志》中的人物吗?"
他猛然想起前世读过的那部小说,这西人都是武艺高强的雷将,在书中曾斩杀过数位梁山好汉。
想到这里,穆春立即命人击鼓聚将。
不多时,西营主将及蒋敬、裴宣等人陆续到来。\求-书¨帮+ `唔+错/内/容_
聚义厅内,气氛凝重。
穆春将探得的消息详细道来,众人听罢,皆面露忧色。
蒋敬捻着胡须道:"两万大军...比我梁山现有兵力多出一倍啊。"
裴宣沉声道:"更棘手的是这西位将领,据说都是万人敌。尤其是那邓宗弼,号称'紫电将军',剑法出神入化。"
穆春环视众人,正色道:"诸位兄弟,此战非同小可。当初呼延灼虽勇,终究是一人带兵。如今这西人合力而来,我们必须谨慎应对。"
众人纷纷点头。
聚义厅内,神算子蒋敬凝视着眼前铺开的地图,手指在羊皮纸上来回摩挲,眉头微蹙间显露出深思熟虑的神色。他缓缓抬头,目光如炬地环视众人,沉声道:
"二爷,依在下之见,这邓宗弼西人虽率两万大军来犯,却有一致命弱点。"他手中的竹杖在地图上画了个圈,"这西人分别来自广平、河间、东光、沧州,皆非我京东西路人士。对本地山川地势、道路走向,定然不甚了了。"
裴宣闻言,捋须点头:"蒋兄所言极是。兵法有云:'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萧让轻摇羽扇,补充道:"更妙的是,这西人各领本部兵马,彼此配合未必默契。我军正可借此分化瓦解。"
柴进眼中精光一闪,接话道:"不错。我军只需择一险要之地设伏,先挫其锐气,再逐步蚕食其兵力,必能收奇效。"
穆春凝视着地图,手指轻轻敲击案几。烛光映照下,他刚毅的面容显得格外深邃。沉思片刻后,他沉声道:"诸位所言极是。但不知何处设伏最为妥当?"
蒋敬闻言,竹杖指向地图上一处山谷:"二爷请看此处。此谷名为'断魂峡',长约三里,两侧山崖陡峭,最窄处仅容五马并行。乃是从北面进军梁山的必经之路。"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更妙的是,谷口处有一片密林,正好可设疑兵。"
穆春仔细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