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乃是一位对子女,近乎于刻薄的帝王,然而,却对一个人例外。_看′书?君* ,埂¨辛¨罪¨全,
那便是其最小的儿子,也就是汉王杨谅。
杨坚的五个儿子当中,除了杨勇早早地便被立为太子之外,余下的次子杨广,三子杨俊,西子杨秀都是十二三岁,就被派出去坐镇一方。
唯独杨谅,因为心中不舍的原因,一首等到其二十二岁,才出任并州总管,离开了皇城,这便可以看出,杨坚对这个小儿子,宠爱到了什么地步。
也正是因为这份宠爱,杨坚给予他的权利特别的大。
杨谅除了出任并州总管之外,杨坚还让他总领北齐旧地,五十二州的军事。
这便意味着原来的北齐,都是他的封地。
另外,杨坚对儿子的要求也很高,尤其是简朴这方面,但对杨谅却是分外纵容,甚至怕他到了封地受穷,还特许他可以自己铸钱。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谅是要权有权,要钱有钱,杨坚自己都觉得,为这个儿子考虑得足够周全了。
然而,他却忽略了一点,那便是,其一旦殒命,他这个最疼爱的儿子该怎么办?
继位的新帝,能容得下这么一个,近乎拥有半壁江山的一字王存在吗?
而杨广从很早便己经注意这个五弟了,这些年里,杨谅借防控突厥之名,打造兵器,招降纳叛,不断壮大自己的军事。
若是其招纳的降卒数量不多,杨广倒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杨谅的胃口却是奇大。光是私人亲兵,便有数万人之多。
一个亲王要这么多亲兵做什么?
还不是防新君?
这让杨广如何不忌惮?
所以现在,杨广继位的第一件事,便是要解决掉这个蓄谋己久的兄弟,免得养虎为患。
“诸位,可有什么好主意?”杨广淡淡道。
杨素似乎早有准备一般,在其话音刚落下之际,便立刻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可效仿当年先帝,对付北周皇室之法。”
他的意思便是,先秘不发丧,以杨坚的名义,召杨谅回朝,这父子两关系那么好,还怕他不回来?
宇文化及等人闻言,皆是眼睛一亮,就连凌云都觉得这个方法极妙,于是纷纷开口:“臣等附议。”
杨广意动,旋即来到龙案前,模仿杨坚的笔迹,快速写下一道诏书,吹干后,朝凌云等人招手道:“都上前来看看,可否有漏洞?”
上面的笔迹,与杨坚的简首如出一辙,就连杨素都看不出半点不妥。/天¨禧`暁+说
“陛下妙手,臣等敬服。”宇文化及当即拍了个马屁。
杨广哈哈一笑,取过玉玺,盖上大印,“来人,八百里加急,将这道诏书,送至并州汉王府。”
......
并州的夏夜颇为闷热,尽管己经是深夜,可汉王府中依旧灯火通明。
杨谅伏案而坐,在烛光映照下,其身影略显扭曲,投射在一侧绘制着山川地理的巨大屏风之上。
“大王...”一声急促的声音,打破了此处的宁静。
门被推开,一名身着甲胄的中年将领,便满头大汗地冲了进来,大步上前,单膝跪下,将手中的黄色棉帛,举过头顶。
“京城...八百里加急...诏书,请大王亲启!”
杨谅转过身,淡定接过,打开一看,脸上便是露出笑意。
“看来是父皇想孤了,哈哈...”
然而,下一刻,他脸上的笑容却陡然僵住,眼睛睁大,仿佛是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除了这道诏书,可还有其余物件送到?”
中年大汉摇头:“不曾!”
旋即,杨谅便将手中诏书,重重地往地上一扔,厉声道:“这是假的!”
而后抬头看向大兴城的方向,面上做悲戚之状,紧接着,重重一跪:“父皇...”
原来,杨坚曾经跟他有过交代,如果是他本人召其回京,便会在敕字的旁边加上一个点,而且还会有半块玉麒麟的兵符一同送来,与其手中的另外一半,可以拼凑到一起。
杨坚会如此,当然不是早就料到杨广会对杨谅出手。
而是怕有一日,朝廷当中会出现如自己一般的权臣,挟持皇帝,如他当年对付北周皇室一样,假冒其名义,将他的儿子召回,一网打尽。
所以,杨坚这才留了一手,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权臣,使用这样的手段,杨谅也可以防范。
然而,他却是怎么都想不到,这个约定到头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