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他的目光落在窗外飞速掠过的光带上,眼神专注,像是在研究某种复杂的数据流。车内安静得能听到彼此清浅的呼吸声。
车窗外的霓虹光影在钱三一镜片上划过一道道斑斓的痕迹。车内暖气很足,隔绝了外面的寒意,也隔绝了刚才老宅里令人窒息的氛围。裴音闭着眼,似乎己经陷入浅眠,又或者只是在养神,只有微微起伏的胸口显示着她的疲惫。
就在这寂静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车子即将驶入通往公寓小区的林荫道时,钱三一清冽平静的声音忽然在静谧的车厢内响起,打破了沉寂,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
“妈。”
“嗯?” 裴音没有睁眼,只是轻轻应了一声,带着睡意朦胧的沙哑。
钱三一的目光依旧落在窗外飞速倒退的路灯上,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与天气相关的客观事实,语气平稳,毫无波澜:
“寒假还有时间。”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最精准的语言。车内只有暖风低微的嘶嘶声。
“下周末,” 他的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像是在讨论一个实验计划,“我们可以在家吃顿饭。”
他并没有说“一起”或者“我们三个”,只是用了“在家吃顿饭”这个高度概括且中性的表述。他甚至没有看裴音,仿佛这个提议只是他大脑逻辑推演出的一个自然结论,与情感无关。
裴音缓缓睁开了眼睛。车厢内昏暗的光线下,她侧头看向儿子。钱三一的侧脸在窗外流动的光影里显得格外沉静,线条清晰而冷硬,看不出丝毫提议“家庭聚餐”该有的温情或期待。他只是在陈述一个安排。
但这恰恰是钱三一的方式。他不会说“我想一家人吃顿饭”,他只会用最简洁高效的方式,提出一个他认为“合理”且“可以执行”的方案。这个提议本身,己经是这个习惯用理性构建世界的少年,对今晚所感受到的、父母间那一点点微妙变化的回应,以及对某种“新常态”的试探性构建。他用最疏离的方式,表达了最深切的联结意愿。
裴音看着儿子那张与年龄不符的、过分冷静的脸庞,沉默了几秒钟。车厢内暖风的声音似乎被放大了。她想起了老宅餐厅里那碟被推过去的糯米藕,想起了儿子离开时那几乎无法察觉的停顿和眼神交汇。
“好。” 她最终开口,声音有些低,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尘埃落定般的平静,“我让阿姨准备。”
没有追问,没有惊讶,只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安排,如同接受一个既定的日程。
钱三一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目光依然停留在窗外,仿佛刚才只是确认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他沉静如水的眼底深处,一丝极其微弱的、名为“达成共识”的满意光芒一闪而过,快得如同窗外掠过的车灯。
车子平稳地驶入小区,停在了公寓楼下。司机老李麻利地下车,为后座拉开了车门。初春夜晚微凉的空气涌了进来。裴音裹紧了大衣,率先下车。钱三一紧随其后,动作利落。他抬头看了一眼公寓楼上那扇熟悉的、亮着温暖灯光的窗户——那是属于他和母亲的空间,一个高度有序、可以预测的世界。
老宅的喧嚣与风波被彻底隔绝在身后。电梯平稳上升,狭小的空间里只有机械运行的轻响。钱三一站在母亲身侧,身形挺拔,神情依旧疏离。但在那层理性的冰壳之下,一条名为“可能性”的模糊航道,似乎因为一个简单的晚餐提议,而被悄然拓宽了一分。冰雪消融的季节,总需要一些新的起点。而他,己经用他独有的方式,投下了第一颗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