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琮一时看得痴了,眼中满是柔情,竟忘了动作。
直到林如海轻咳一声,他才回过神来,上前牵起黛玉手中的红绸,低声唤道:“林妹妹……”
黛玉抬眸,眼波流转间满是羞意与欢喜,轻轻应了声:“琮哥哥。”
这一刻,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少年将要踏上军途,少女前来探望之时。
林如海看着这对璧人,眼角微微湿润。
他清了清嗓子,高声道:“吉时已到,新人拜别高堂!”
黛玉闻言,转身向父亲深深一拜,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林如海扶起女儿,从袖中取出一方古朴的玉佩,郑重放入她手中。
“此乃林家祖传之物,今日交予你。望你与琮儿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黛玉接过玉佩,声音哽咽:“女儿谨记父亲教诲。”
贾琮亦向林如海行大礼,声音坚定:“岳父大人放心,小婿定当珍视玉儿,此生不负。”
林如海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亲自将女儿送上花轿。
十六名轿夫齐声吆喝,稳稳抬起鎏金大轿。贾琮翻身上马,迎亲队伍调转方向,向定国府缓缓行进,鼓乐声响彻云霄。
......
迎亲队伍行至定国府正门,礼炮齐鸣,鼓乐喧天。
府门前红绸铺地,喜字高挂,宾客盈门,贾府上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然而,就在新郎新娘即将入府之际,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是禁军开道的威严喝令。
“圣驾到——!”
这一声高喝,宛若惊雷炸响,瞬间让全场寂静。
宾客们面面相觑,仆役们瞠目结舌,就连贾琮也一时怔住,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只见一队禁军侍卫整齐列队,盔甲森寒,刀枪映着晨光。
八名太监抬着明黄御辇缓缓而至,辇上弘元帝身着常服,面容威严,眼中却透着几分笑意。
身后皇后吴氏的凤辇紧随其后,她一袭金丝凤袍,面带温和笑意,目光柔和地望向新人。
“臣贾琮(臣女林黛玉),叩见陛下、娘娘!”
贾琮与黛玉连忙跪地行礼,声音齐整,透着几分震惊。
弘元帝微微抬手,声音低沉而带着几分和煦。
“免礼。今日是你二人大喜之日,朕与皇后特来观礼,沾沾喜气。”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
皇帝亲临臣子婚礼,这在大乾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先例!
宾客们震惊之余,纷纷跪地行礼,高呼万年。 贾政等人慌忙上前接驾。
贾母更是激动得几乎站不稳,被王熙凤和邢夫人搀扶着上前行礼,声音颤抖:“老身谢陛下恩典!”
弘元帝摆了摆手,目光扫过众人,语气轻松:“今日是喜事,不必拘礼,朕与皇后只是来讨杯喜酒。”
说罢,他的目光深沉地落在贾琮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芒,随即携皇后径直走向正堂。
贾琮心中凛然,知道今日帝后亲临绝非偶然,但他面上不显,只是恭敬地牵着黛玉的手,跟随帝后入内。
拜堂之礼,君臣之别正堂内,香案高设,红烛摇曳,鎏金蟠龙柱在烛光下泛着威严的光泽。
堂前宾客屏息凝神,气氛庄严而喜庆。
按照礼制,新人需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
然而,当贾琮与黛玉行至堂前,弘元帝却忽然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今日朕既来此,便算作你二人的高堂吧。”
此言一出,再次哗然!
皇帝亲临已是天大的恩典,如今竟还要以“高堂”身份受新人跪拜?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殊荣!
贾琮心头一震,目光微动,但面上不动声色,恭敬应道:“臣,遵旨。”
黛玉亦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凤冠上的明珠轻轻晃动,映着她的容颜愈发清丽。
她知道,这一拜,不仅是对帝后的敬意,更是对皇权的臣服。
礼官高唱:“一拜天地——!”
贾琮与黛玉向外行礼,跪拜天地,红绸在二人手中轻轻颤动,宛若心跳。
“二拜高堂——!”
二人转身,向端坐上首的弘元帝与皇后郑重叩首。
弘元帝目光深邃,皇后则微微颔首,眼中透着几分柔和。
这一拜,满堂宾客屏息凝神,无人敢出声,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威压。
弘元帝缓缓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