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贾琮道:“王爷,老臣先去吏部值房,与毕老尚书交接,并着手梳理户部积弊。′顽¨本`鉮/占* ,哽`鑫_罪.筷\”
“有劳岳父。”贾琮颔首。
林如海又深深看了一眼黛玉,眼中蕴含了太多未竟之言,最终只化作一句:“玉儿,保重身体。”
黛玉温婉应道:“父亲放心。”
林如海对着贾琮再次一揖,转身退出了暖阁。
暖阁内只剩下贾琮与黛玉二人。
贾琮拉着黛玉在榻上坐下,紫鹃识趣地退到门外守候。
“琮哥哥,毕老大人……”
黛玉看着父亲离去的方向,轻声问道。
“国之柱石,临危受命。”
贾琮言简意赅,语气中充满敬意与沉重,
“他接下了最烫手的山芋,整肃吏治,犁庭扫穴。”
黛玉默然片刻,低声道:“父亲方才……似乎欲言又止。”
贾琮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岳父是担心你。坤宁宫之事,雷霆手段固然震慑宵小,却也树敌无数。内宫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比前朝更甚。你初掌权柄,根基未稳,他怕你锋芒太露,反遭暗算。”
黛玉抬起眼眸,那双清澈的眸子里此刻闪烁着冰雪般的冷静与智慧。
“我明白父亲的担忧。但琮哥哥,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坤宁宫如同毒疮,若不连根剜去,敷再多药也是徒劳。今日之酷烈,是为了明日之清净。至于暗箭……”
她唇角勾起一抹极淡却异常坚韧的弧度,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傲骨与历练后的通透。
“我林黛玉,既站在了这个位置,便不怕它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况且,我也并非孤身一人。”
贾琮看着妻子眼中那份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担当,心中爱怜更甚,也更为她骄傲。
他沉吟片刻,道:“岳父的担忧不无道理。内宫繁杂,你身边确实需要得力臂助。元春姐姐久在深宫,熟悉宫规人事,心思缜密。宝钗处事周全,理家之才更是出类拔萃。她二人,皆可为你分忧。”
黛玉眼中一亮:“琮哥哥与我所想一致。太妃丧仪,事务繁杂,光靠戴权等内监,终究力有不逮,且内外有别。我正欲召元春姐姐和宝钗姐姐入宫襄助。”
“正该如此!”
贾琮点头,“我即刻派人去接她们入宫。你身边有她们帮衬,我也能更放心些。”
黛玉心中暖流涌动,她看着贾琮布满血丝的眼睛和眉宇间挥之不去的疲惫,柔声道。
“琮哥哥,朝堂风高浪急,你更需保重。毕老大人和父亲己在为你分忧,莫要事事亲力亲为。你……才是这大乾真正的定海神针。”
贾琮用力握了握她的手,沉声道。
“放心。这盘棋,才刚刚开始落子,我不会让自己先倒下。”
两人又低声交谈了几句宫中琐事安排,贾琮便唤来张武,吩咐他亲自带一队可靠侍卫,持睿亲王府令牌,速去接元春与宝钗入宫,并强调务必确保安全。
张武领命而去。
贾琮看着黛玉依旧苍白的脸色,温声道。
“玉儿,你且在此稍歇片刻。元春姐姐和宝钗姐姐到来尚需时间,我去前殿处理几份紧急军报。”
“嗯,琮哥哥自去忙。”黛玉温顺点头。
贾琮深深看了她一眼,转身大步走向前殿,那玄色的身影重新凝聚起掌控乾坤的凛冽气势。
暖阁内安静下来。
黛玉独自坐在榻上,微微阖上眼,坤宁宫那浓烈的血腥味、苏嬷嬷凄厉的惨嚎、宫人绝望的眼神……
种种画面不受控制地在脑海中翻腾。
她并非铁石心肠,只是将那翻江倒海的情绪死死压在心底最深处,用冰封般的意志锁住。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传来紫鹃刻意提高的通报声。
“娘娘,元春姑娘、宝姑娘到了!”
黛玉倏然睁开眼,眸中所有翻腾的情绪瞬间沉淀,只剩下沉静如水的威仪。
她端坐起身,理了理并无褶皱的衣襟。
“请进来。”
暖阁门再次开启。元春和宝钗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元春依旧穿着素雅的秋香色宫装,发髻一丝不苟,只是脸上带着深深的忧虑。
她一进门,目光便急切地扫过黛玉,见她安然无恙,才微微松了口气,随即屈膝行礼。
“元春参见王妃娘娘。”
宝钗紧随其后,一身藕荷色素面长裙,外罩月白色比甲,发间仅簪一支素银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