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步、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的甄沐瑶,那份温柔的笑意没有丝毫变化,反而更添了几分真诚的欢迎。
“这位便是甄家妹妹吧?”
黛玉松开贾琮的手,主动上前一步,带着温婉的笑意,轻轻地拉起沐瑶微凉的手。
沐瑶的手心有些潮湿,指尖冰凉。
黛玉的手却温暖而稳定,传递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
“一路辛苦。快随我进府,外面寒气重。”
她的话语亲切自然,没有丝毫的审视或疏离,仿佛迎接的是一位熟识的姐妹。
沐瑶的心瞬间被一股暖流包裹,那份因陌生环境而产生的忐忑,在黛玉平和的目光和温言软语中消散了大半。
她连忙屈膝行礼,声音带着感激和一丝羞赧。
“臣女甄沐瑶,拜见王妃娘娘。劳娘娘久候,沐瑶惶恐。”
黛玉含笑扶起她:“不必多礼。太上皇旨意,太妃娘娘遗愿,往后便是一家人了。府里姐妹们都盼着你来呢。”
她说着,目光柔和地看了一眼贾琮,带着询问。
贾琮微微颔首,接口道:“住处可安排妥当了?”
“早己备下。妹妹随我来,”
黛玉温声道,引着沐瑶向内走去,“东路的‘澄心堂’,离书房不远,也清净雅致。一应器物陈设,都按规制备齐了,妹妹去看看,若有不合心意之处,只管告诉我。”
她言语间滴水不漏,既点明了位置靠近贾琮书房,暗示重视,又强调了规制,更表达了女主人的体贴。
穿过重重垂花门和回廊,府邸的宏大与井然有序在夜色灯火中展现无遗。
处处可见素白的灯笼与垂挂的孝布,无声地昭示着国丧期间的肃穆。
仆从们垂手侍立,脚步轻捷无声,训练有素。偶尔遇到巡夜的侍卫,皆甲胄鲜明,步履沉稳,眼神锐利,透着一股内敛的精悍之气。
这份无处不在的秩序与力量感,让沐瑶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踏入的不仅是一座亲王府邸,更是一个处于权力风暴中心的漩涡。
澄心堂果然如黛玉所言,位置清幽,独立成院。院中几竿修竹在夜风中轻曳,阶前点着素纱灯笼,光线柔和。
正房三间,灯火通明。早有黛玉安排好的西个伶俐丫鬟并两个婆子在廊下恭敬等候。
“见过王爷、王妃、甄姑娘。”众人齐齐行礼。
黛玉对为首一个穿着体面、眉眼清秀的丫鬟吩咐道:“锦书,你心思细,以后就在澄心堂伺候甄姑娘。锦瑟、锦屏、锦心,你们三个辅助。张妈妈、李妈妈,院里杂事就多费心照看。务必要让甄姑娘住得舒心。”
安排得井井有条,主次分明。
锦书等人连忙应喏:“是,谨遵王妃吩咐。”
黛玉这才转向沐瑶,温言道:“妹妹看看可还满意?一路劳顿,先让她们伺候你梳洗安顿。缺什么短什么,或有什么不习惯,随时遣锦书来告诉我便是。”
她的话语体贴入微,没有丝毫居高临下,只让人感到如沐春风的关怀。
沐瑶心中感动,再次深深福礼:“娘娘安排周全,沐瑶感激不尽。有劳娘娘费心了。”
“不必客气。”
黛玉含笑点头,又对贾琮道,“王爷也乏了,不如先回正院梳洗歇息?甄妹妹这里,自有我照看。”
她将空间留给了沐瑶,也给了贾琮离开的理由,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贾琮看着黛玉,眼中是毫不掩饰的赞许与信赖。
他转向沐瑶,声音沉稳:“安心住下。王妃处事最是周全,有事不必拘束。”
这话既是安抚沐瑶,也是对黛玉最大的肯定。
沐瑶垂首应道:“是,谢王爷,谢王妃娘娘。”
贾琮又深深看了黛玉一眼,低声道:“你也早些歇息,莫要太劳神。”
这才在张武等人的簇拥下,转身大步向正院方向走去。
玄青的身影很快融入王府深沉的夜色中。
黛玉目送贾琮离去,待他身影消失,才再次拉起沐瑶的手,轻轻拍了拍,笑容温煦。
“妹妹不必送了,快进去吧。好好休息,来日方长。”
说完,才在紫鹃等丫鬟的陪同下,仪态万方地离开澄心堂。
院门轻轻合上,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澄心堂内灯火通明,陈设雅致而不失贵重,熏笼里燃着淡淡的暖香,驱散了秋夜的寒意。
锦书等人手脚麻利地准备着热水、香巾、寝衣,动作轻悄,井然有序。
甄沐瑶独自站在温暖明亮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