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良策?"
众人目光投向曹晚。
"父皇莫忘,轲比能虽为鲜卑共主,但鲜卑由数十个大小部落组成,并非全部服从。比如贺若部的贺若拔,一向不服轲比能,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曹晚冷笑,说出自己的计划。
曹操闻言大笑。
他拍案而起,喜形于色地道:“好!晚儿智谋过人,布局深远,我还有什么好迟疑的?就按晚儿所言,即刻调兵遣将,征伐鲜卑!”
当日朝会,决定对鲜卑用兵的大计。
一道密旨从宫中传出,魏国各地军队随即悄然调动。
数日后,满宠以使节身份出发,经并州北行,踏入贺若部领地。
贺若部居于草原东侧,为鲜卑第二强部。
贺若部首领贺若拔听闻魏国使者入境,立即离开王帐,南下五十里迎接。
满宠对贺若拔的热情接待并不意外。
早前轲比能联合公孙度、蹋顿南侵幽州时,贺若拔畏惧魏国势力,表面顺从实际消极应对,仅派遣老弱残军参战。
而曹晚平定乌桓后,贺若拔更是惶恐不安,多次派遣密使至邺城向曹操示好。
因此,名义上他效忠轲比能,实则始终心存归附之心,不敢与魏国为敌。
故此,听说满宠前来,他自是以最高规格迎接。
然而,当满宠宣读曹操旨意,命其赴邺都觐见天子时,贺若拔的笑容瞬间凝固。
“天子竟召我去邺都?”
他目光中满是疑惑。
“你对魏国忠心耿耿,天子甚感欣慰,特意召见你,亲加赏赐!”
满宠笑着解释。
“亲加赏赐?莫非是要将我软禁在邺都,让我成为你的傀儡。”
“曹操倒打得好算盘!”
贺若拔暗自咒骂。
但即便心中不满,他也深陷两难。
表面上,他不断声称效忠魏国。
过去匈奴、乌桓等首领进京朝见汉室天子乃惯例。
作为鲜卑首领,他前往邺都拜见曹操亦属合理。
不去,则是对曹操的轻视,公然抗旨。
去的话,又怕被扣押,沦为傀儡。
反复权衡,贺若拔转动着眼珠。
他笑呵呵地道:“一路奔波劳顿,先安心休憩,面圣之事无需急迫。”
贺若拔随即亲自安排,将满宠妥善安置于馆舍,设宴款待,尽显诚意。
送走满宠后,他立刻召集部属商议是否赴邺都觐见。
“魏国势力庞大,连公孙度、高伯固这般强者都顷刻覆灭,若首领贸然拒见天子,恐招致雷霆之怒,乃至灭族之灾。”
“不错,那曹晚用兵如神,真若动手,怕是举手之劳。”
众头领心生畏惧,大多主张前往邺都。
贺若拔眉宇紧锁,神情愈发凝重。
这些人分明是让他孤身涉险,换取整个部落的安稳。
至于自身安危,显然不在他们的考量之中。
“首领,此定是曹晚的奸计,邺都万万不可去!”
正在此时,一位身着汉服的男子忽然起身,厉声反驳。
贺若拔凝视那人,正是钟繇。
此人为豫州名士,曾参与荀彧之乱,失败后逃至鲜卑。
他对钟繇颇为器重,视为军中智囊。
“曹操父子残暴成性,对中原世族大肆屠杀,更有屠灭胡人的野心!”
“乌桓、西羌、南蛮、匈奴,哪个族群未遭其害!”
“有诸多前车之鉴,首领若贸然入邺,恐凶多吉少。”
“贺若部也可能步上后尘。”
钟繇苦谏道。
贺若拔不禁打了个寒颤,脸色泛起深深的恐惧。
“先生所言极是,曹氏父子残暴,父王切莫赴邺送死!”
二子贺若岳怒气冲冲地站出,坚决反对。
“啪!”
贺若拔拍案而起,冷声道:“若曹氏父子真如此狠毒,我又怎会中计自陷死局!”
话锋陡转。
贺若拔沉吟片刻,说道:“魏国势强,我若公然拒赴邺都面圣,恐怕会触怒魏帝,这并非明智之举。”
钟繇进言:“不如遣公子代行,托词身体抱恙,便可应付过去。”
贺若拔赞同,随即下令:“贺若岳,你即刻带厚礼往邺都拜见曹操!”
数日后,贺若拔称疾,让贺若岳携万头牛羊随满宠至邺都,觐见曹操。
---
邺都皇宫金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