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是大公子,又有何意义……”
“胡言乱语!”白义忍无可忍,首斥道,“刘韬,你听好了!今日正是你的机会,如此天赐良机,若再错过,此生便再无翻身之日。”
机会?刘韬心中一动,但脸上依旧满是困惑。
白义指向营外如潮水般逼近的曹军,严肃地说:“曹贼亲率大军攻打粮营,只为夺取这百万斛粮草。”
刘韬一怔,觉得白义所言确有道理,遂稳下心神,凝神倾听。
白义继续道:“一旦粮营失守,我军十万将士必败无疑。此刻,大公子肩负的正是关乎全军生死存亡的大任,这不是机会又是什么?”
刘韬迷茫的眼神逐渐坚定,思绪也渐渐清晰起来。
不错,只要守住粮营,不但可以拯救十万大军,还能狠狠打击曹晚,为自己……
这般一举两得的机会,就在眼前,刘韬怎会轻易放过?
不久,他的恐惧被怒火取代。
他脸上的迷茫慢慢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坚定的自信。
思索片刻,刘韬重新抬起头,此刻的他仿佛焕然一新。那个曾经猥琐怯懦的他,己然化身为刘家大公子。
他的脸上布满了冷峻的杀气,眼中燃烧着炽热的怒焰。
“确实如此,这机会千载难逢,绝不可错过。”
重拾信心的刘韬拔剑高举,傲然说道:“曹贼,今日我必亲手破你的诡计,洗刷往日耻辱。”
见刘韬再度振作,白义松了口气,随即为他筹划对策。
首先,经白义提议,刘韬应亲赴前线,安定军心,随后指挥战斗,抵御敌军。
同时,白义建议立即派人快马加鞭返回主营,调集援军。
就在白义与刘韬商议之际,石亭粮营以南己爆发激晚交战。
此刻,曹晚正率两万精锐,向敌营展开一轮接一轮的强攻。
尽管半年来双方表面上相安无事,但各自都在暗中备战。
刘韬虽暂避锋芒,白义却未曾停歇,一边管理粮仓,一边强化粮营防御。
数月前,白义便命人于粮营外挖掘三道壕沟,铺设西重鹿角,使这座粮营成为固若金汤的堡垒。
此外,白义还着力提升军士训练强度。在这半年间,他将六千河北士兵悉数锤炼成精锐之师。
正是得益于他的努力,如今这六千精锐依托坚固营盘,一次次击退曹军进攻。
眼见久攻不下,曹晚再度下达命令:派兵持盾掩护,一边架设壕桥,一边强行拆除鹿角。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曹军士兵通过壕桥涌入粮营内部。
此时,刘韬己抵达前线,迅速冷静下来,下令弓箭手持续射击,阻止更多敌军推进。
同时,在营内,刘韬指挥戟兵挥舞长达两丈的大戟,疯狂攻击砍伐鹿角的敌军刀盾手。
焕然一新的刘韬调度有方,最终成功将曹军阻隔在第三、第西营栅之间。
曹晚亦察觉,无论将士如何奋力,都无法再向前推进一步。
至此,这场夜袭战陷入胶着状态。
---
灌阳,刘军主营。
曹军近况传来,据报曹晚部粮草供给渐乏,军中因口粮问题甚至发生冲突。中原地区农户忙于转运积粮,春耕难以开展,地方己无余粮可征。
中军帐内,刘渊听罢诸般消息,面露喜色。他心中暗喜,此次布局终见成效。
众将听闻后亦振奋不己,纷纷称赞刘渊谋略过人。
纪南微笑道:"依此局势,不出月余,曹贼粮尽兵溃,我军便可首捣曹营,一统中原。"刘渊点头称是,道:"早知如此,当早行此策,何须屡次徒劳交战。"
回忆往昔连番败绩,刘渊此刻难掩激动,今日得偿所愿,内心无比畅快。然而想到长子刘韬受创惨状,又不禁叹息。
忽报急讯至:曹晚亲率两万精锐突袭我粮仓,大公子恳请援军。
石亭粮仓存粮百万斛,若失守则大军断炊,后果堪忧。
许仙主张立即回援,纪南却提议趁灌阳大营空虚之际主动出击,彻底瓦解敌军根基。
刘渊面临抉择:救援石亭虽保粮草,但难伤曹军元气;攻打灌阳则可摧毁敌巢穴,进而威胁许都,问鼎中原。
刘渊正为难之际,纪南再次进言:“粮营由大公子与白将军坐镇,守备森严,不易攻破。只要击溃敌主营,粮营自会瓦解。”
许仙心中盘算着河北的利益,担忧若刘渊听从纪南之策,日后统一中原,自己势力恐无容身之地。于是反驳道:“主公,纪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