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最大的挑战将是水上行军。
山阴城西周环水,若真要攻打,大型船只必不可少。魏军骑兵在水战中几乎毫无作用,甚至可能成为负担。
魏军将士从未经历过水战,这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
曹晚边走边思索,眉宇间满是忧虑。归途之中,他对未来的规划反复权衡。将船只连成一片虽可平坦如陆地,却无实际意义,反而会削弱各自灵活性。然而若不如此,骑兵登陆前便毫无用武之地。一路寻思,他始终未做决断。
“来人,今晚郡守府设宴。”
“传话给几位将军。”
“还有郭嘉和庞统。”
曹晚决定晚间与众人商议,命人筹备宴席并通知各方。随后,他将此事暂且搁置。
酉时,郡守府内灯火通明。
曹晚端坐主位,诸将依次落座。宴席开始,他站起举杯。
“此为第一杯,敬诸位。”
“得遇诸君,实乃吾之幸事。”
众人谦辞不敢当,随即一饮而尽。
“第二杯,敬魏军诸将士。”
“近来劳苦功高,令建业焕然新生。”
众人随声附和,又尽此杯。
“第三杯,敬魏国千秋基业。”
“愿其万世长存!”
众人齐呼响应,再次举杯畅饮。
待众人归座,曹晚开门见山:“诸位,今后之计如何?”
下方诸将闻言放下酒杯,陷入沉思。
“建业尚在修缮,然竣工之后又当如何?”
稍作停顿,他再抛话题:
“世人皆知,我魏军铁骑所向披靡。但皆在陆上。”
“一旦入水,则几近无用。”
“而吴国擅水战,欲取其地,此为必解之题。”
“今夜设宴,便是要与诸位共商——”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
---
曹晚话音刚落,众将陷入凝重思索。
1839年
吴国的都城西面环水。
若想攻克它,必然是要依赖水战。
然而魏军擅长的是陆地作战,在水上能力则会大幅减弱。
在场众人之中,只有甘宁是从小生长于水边。
于是大家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他。
甘宁察觉到这目光,开口说道:
“启禀陛下,水战更多是远程交锋。”
“即便双方船只靠近进行登船作战,”
“但除非是为了争夺物资,否则一般只需将其击沉即可。”
甘宁简述了水战的特点。
听完他的解释,曹晚点头明白过来:
“你们了解这些,吴国想必也清楚。”
“若与吴国水军对峙,我军该如何应对?”
甘宁恭敬回答:“关键在于谁先发起攻击,以及谁的战舰更为坚固。”
“水战不同于陆战,战舰体积庞大,灵活性远不及骑兵。”
“因此,水战中士兵的作用远不如陆地那样重要。”
“陆地上可依靠人数优势冲锋,而水面上一旦战舰沉没,水性不佳的士兵将首接溺亡。”
“即使水性再好,也要看体力是否能坚持到岸边。”
“在水中,战士极易变成敌方射击的活靶。”
“所以,水战中战舰被击沉,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
吴国人大多自幼习水,水性优于常年生活在陆地的魏军。
对魏军来说,当前局势并不乐观。
魏国引以为傲的重甲铁骑,在水上反倒成了负担,笨重的装备限制了机动性。
“若要训练水战,大概需要多久?”
曹晚沉思片刻后追问。
甘宁思索后答道:
“这取决于战船状况。如果士兵不晕船,半个月便能投入战斗。”
“但水战最大的难题就是晕船,许多人在陆地上都会因晕船不适,即便生长于水边也不例外。”
“这种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克服。”
众人听后皆皱眉苦恼。
若是寻常攻防战,魏军绝不会迟疑。
魏军威名远扬,将士骁勇无双。然而,陆地上的雄师在水域却常感力有未逮。反之,水中的劲旅若上岸作战亦难以匹敌。这一难题如若不解,魏军将在后续战局中陷入被动。当前,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短时间内获取大量舟船?
魏军十万之众,若想全员渡江,所需舟船数目庞大。此外,还需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