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扎营后,便带着亲兵与杨昂前往侦查。
然而,西凉军毫无动静,紧闭城门,不见任何回应。
杨任对此嗤之以鼻:“李存孝不过徒有虚名,竟舍弃骑兵优势龟缩城内。
这般愚蠢之举,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他自信满满地表示:“此战必胜,定能让世人看清他的真面目。
这扬名立万的机会,我杨任绝不会错过。”
杨昂附和道:“杨兄所言极是,李存孝此举实在荒谬。”
杨任叹息道:“可惜这些精锐部队,竟投靠到如此庸才麾下。”
杨任感慨道:“若我拥有三万精锐骑兵,在新军立足未稳时发动突袭,必能重创敌军,即便有所防备,也会造成巨大损失。
毕竟数万骑兵的冲击,非同小可。”
他遗憾地摇头。
杨昂附和道:“幸好敌将不是你,否则我们确实难以应付。”
杨任长叹:“这样的精兵,真令人心生向往。”
他望向远方,“只能期待此战后能缴获足够的战马。”
汉中本不出产良马,之前天道金榜发布的战马奖励也无缘获得。
“这次战斗倒是组建骑兵的好时机。”
杨昂笑着调侃:“要感谢西凉王派李存孝前来,否则哪有机会得到这么多战马?”
两人相视大笑,对即将到来的战斗信心满满。
次日清晨,杨任下令准备迎战。
他与杨昂整顿队伍,整装待发。
夜晚来临,杨任观察到天色渐暗,便对身边的亲卫下令:“增加夜间巡查的频率和力度。”
他分析道,“我们刚到此地,无疑是敌人劫营的最佳时机。
我猜测李存孝若有几分实力,必定会趁我们立足未稳时发起突袭。”
因此,他要求在营地外围大量布置拒马与地刺,确保每位士兵随时保持战备状态。
同时,他命令在营地西周每百步设置一处岗哨,向五里外延伸,并严格规定各哨所汇报间隔不得超过一刻钟。
杨任虽有些自负,但他的谨慎与部署却无可挑剔。
为防止意外,他精心安排了数量庞大的岗哨,以提前察觉潜在的袭击。
随后,他巡视营地,处理了几处隐患后返回中军大帐休息。
古代缺乏现代照明工具,军营生活枯燥无趣,除了值守的士兵,其他人大多早早入眠。
然而,李存孝带领一千精锐悄然出城,计划从背后突袭汉中军。
据锦衣卫情报显示,杨任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显然早有防备。
李存孝选择绕路而行,意在避开正面冲突,首击敌营要害。
今夜,李存孝决定强化营寨的警戒与防御。
正面突袭显然行不通,还未靠近敌营便会被敌方巡逻哨察觉,最终只能徒劳无功。
李存孝深知这一点,于是采取了出其不意的策略——绕路偷袭敌军后方。
杨任绝对料想不到李存孝会这样做,原因显而易见。
首先,汉中的地理环境复杂,多为山地而非一望无际的平原,这使得绕远路偷袭变得极其困难且充满风险。
通常而言,这样的战术并不被将领们青睐。
其次,孤军深入敌后的危险性极高。
若行动暴露,队伍可能面临前后夹击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能避开发现,兵力过少也难成气候,不足以对敌军构成实质性威胁。
历史上像张辽那样以八百兵力击溃“孙十万”
的奇迹极为罕见,绝非寻常可效仿。
李存孝此刻选择的这条道路,无疑比张辽当年的冒险更加凶险。
张辽虽孤军深入,但他选择了正面作战,即便失利尚有机会撤退保全自身;而李存孝却要深入敌后,一旦失败,不仅自身处境危急,麾下的一千骑兵更是难逃厄运。
尽管李存孝凭借个人勇武或许能够突围而出,但手下将士恐怕难逃一劫。
李存孝的行为充满风险,但他对自己的能力极为自信。
长途跋涉三小时后,他率军抵达汉中军营后方。
此时接近凌晨三点,离天亮仅剩一个多时辰。
他低声命令亲兵:“全军休息半小时,之后立即突袭!”
消息迅速以耳语方式传达开去。
为避免打草惊蛇,全军悄无声息地待命。
休息一是为了恢复体力,二是利用黎明前人最疲惫、警觉性最低的时机发起攻击。
这不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