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老总最初给一所制定的首月产量。
关键是工人熟练度日益提升,效率一天比一天高,而且刘福贵他们又根据苏卫的纺车式土镟床搞出了好几台土机床,包含切、削、铣等各类用途,这一下子就解脱了很多工人的双手。
按照这个生产效率下去,首月至少能保持在六十,甚至七十的产量!
是至少!
现在的保底,己经相当于当初首长们的最高期望值!
所以说,旅长的皮大衣那是妥妥的到手了!指不定首长一开心,能额外奖励点别的呢。
“首长,听说咱根据地造出一种小马枪呢?正规部队的战士说比三八大盖性能还好,真的假的?能不能给我一支?”
听到葛二蛋这话,苏卫并未夸大其词,“枪这个东西怎么说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咱有的战士认为比三八大盖性能好,那说明对他的胃口,符合他的使用习惯和预期,甚至超预期。”
“但综合来看跟三八大盖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咱们的枪用的是轨道钢,所以可能有的同志想着,要是用跟鬼子一样的工具、材料,造的枪肯定比三八大盖还好!”
“可这中间有个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工艺技术,咱们国家与小日子的工业基础悬殊,不是短时间能够补齐……”
苏卫这番理性客观的说法深得部长赞同,我国毕竟是农业国,跟一些工业国的代差不是光靠设备就能弥补的。
综合下来,这个代差犹如鸿沟,不过大家都信心十足,哪怕一代人跨不过这道鸿沟,那就两代、三代!
只要自强不息,总有大国复兴崛起的一天!
苏卫自然也想弯道超车,可有些时候是没有捷径可言的,必须要渡过某个时期某个阶段的发展、积累和沉淀,基本盘不打扎实,就如空中楼阁。
在小马枪的生产中,明镜援助的那批无缝钢管帮了大忙,搞出来的枪管子那就是不一样,虽然不多,但也打造了一批最为精良的小马枪。
这些枪根本来不及等到入库统一下发,前线部队恨不得派人蹲在兵工厂,只要一支枪下线了,马上就想拿走,尤其是李云龙,现在还派人蹲点呢。
可是秉持着一碗水端平的做法,苏卫并没有平白无故的倾斜资源给新一团。
说句不好听的,主力团就是主力团,人家772团规模在那放着,不可能只顾着你新一团供应,一所是全军的一所,不是新一团的一所。
何况多少硬仗都是772团打下来的,多少大捷都有772团的身影,不能装睁眼瞎啊,那叫不讲理。
所以在武器分配比例上,诸如771、772团这类主力,理所应当比新一团和独立团多,苏卫把话跟李云龙和孔捷讲得很清楚,两人也都听进去了,没因此再去阴阳程瞎子什么。
反正苏卫主打一个公平公正,还很厚道,想要分多点,可以啊,拿材料来换,或是你们打几个硬仗之类的让首长们开口特批。
就这么滴,如今不光是李云龙和孔捷,程瞎子,包括徐团长等人,都对他很服气,而且苏卫在后勤的话语权很高,甚至比张万和这个副部长还高。
“首长,你还没回答俺呢,小马枪给一支行嘛?求你了,那枪在我手里不会糟蹋的,俺枪法可准了,俺们那民兵都管俺叫葛一枪呢!”
“……”
苏卫想笑,你小子装什么装,就你那枪法,三五米打个南瓜都打不着,三不沾,还葛一枪?
“这样吧,接下来的地雷战中你要是立个功,不论大小,我就特批给你一支!现在前线主力部队还没几支呢,你先等一等,好吧。”
葛二蛋也不好在说什么,他的小心思很简单,小马枪如今是名枪啊!连他上边的那个刘排长都求之不得,他身为民兵队长,要是能拿回去一支,卧槽,那比刘排长还有排面!
听了苏卫的话,他暗暗记下了。
行,你给我等着,我想个办法弄死几头鬼子,非得搞一支小马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