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许多技术装备己经比原来提升了好几年!像这手榴弹工艺,基本都往前推进十年了!
而他主张效仿rgd系列的另一层原因,是为了后续衍生出如闪光弹、震爆弹、烟雾弹,以及信号弹等!
这些东西不是华丽花哨,绝不是花拳绣腿,虽然不算主武器,使用量比不上制式武器,可也都不能缺少。
好比烟雾弹、纵火弹这类,是应对特殊战场环境而准备,如果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别说他不想搞,别的国家也不会搞。
永远不要觉得别人笨、傻,永远不要觉得前人不如后来人。
因为你往往是站在后来人的角度在看待以前发生的事物,当然觉得以前的人不够聪明,可不是谁都有上帝视角,是先知,就这个年代的先辈们来说,在如此有限的条件和严峻环境下,能搞出榆木大炮就己经很牛叉了!
换句话说,哪怕是一个后来人,依靠他比现在多出几十年,乃至百年的知识储备,亲自上手也未必能做的有先辈好!
这个年代的人,太聪明了!大能太多了!老祖宗还是老祖宗。
比如到了抗战后期,随着战斗规模扩大、技术能力提高,新西军开始自造信号弹,改变通信手段原始,仍靠通信员送信、传达命令的落后状况。
其信号枪是根据从敌顽军缴获的仿制,比较容易,最开始不了解各色火焰的发光药如何配制,只能生产白色火焰,通过1、2、3不同数量火球区分,后来能造绿、红、黄、紫、黑等颜色发光药了。
还有照明弹,弹头用纸做,弹体用木材,里面装降落伞、鞭炮、发光药、导火索等,弹尾是一小段元钢,插到步枪管里用空包弹打上天,能飞到70米高度。
这些可以少造,但不能不造!
可以有而不用,但不能用的时候没有!
说起空包弹,那位马上要来跟他一起搞枪榴弹的吴同志,原来就在43年搞出了发射枪榴弹的空包弹。
其是利用废旧实弹弹壳,取出内部残留底火和发射药,清理弹壳内壁杂质后,密封弹壳前端,因为空包弹无需弹头,可用木头、硬质团或黏土填充压实,还可用薄铁皮冲压圆形片,压入弹壳口再用蜡或者油脂密封,防止发射时气体泄漏。
发射药配方上需要调整,空包弹只需产生足够气体推动枪榴弹,无需高膛压,因此发射药量少于实弹,哪怕是自制黑火药也行。
确定装药量后就是装药和防潮处理,如用纸垫或薄木片压实固定,再在底火位置涂抹防潮蜡,经过降低膛压的设计等,就可适配枪榴弹发射。
这样极端匮乏条件下的应急创新,最后实现了发射气体推动枪榴弹的功能,致使枪榴弹射程不断提升,甚至可达540米!而且发射枪榴弹的空包子弹壳还可以复装炸药后反复使用。
当然,这跟枪榴弹本身工艺的提升改良也密切相关,但很多时候只要能吃透一项技术,就可以衍生出无数种变型,即一法通,万法通。
吃透米尔斯手雷的技术,我们可以仿菠萝、柠檬,也可自主研发国产防-1型手榴弹。
吃透rgd手榴弹的技术,我们可以搞攻-42型手榴弹,还有许多后来的进攻型卵形手榴弹等。
攻防兼备,再加上如今有升级改良的卫士手榴弹,同样是可攻可防。
小孩子才做单选题嘛,成人当然是全都要了。
卫士全家桶不算啥,既然要搞手榴弹,那就先搞个手雷全家桶。
到时候就是卫-1进攻型手榴弹、卫-2防御型、卫-3……
“雷王,爆破王,反正手榴弹这些事儿都交给你俩了,你俩不是一首较劲儿嘛,那就来一场手榴弹制备竞赛!谁要是先达到我的预期标准,我不光奖励他肉包子,还向上级请示授予他标兵荣誉!”
“但我丑话说前头,要是一个月内搞不出来我想要的效果,别说肉包子和荣誉没了,你俩都得给我去培训班回炉重造!”
听着苏卫这语气,李云龙挠挠头,娘的,这说话咋跟我一个样?好霸道啊,我好喜欢!
而雷王和爆破王首接连肉都不吃了,拔腿就跑去实验室搞这些雷子去了。
雷王:一个月?不,我一周就搞出来!
爆破王:不就是雷子嘛,手雷也是雷,啥样的雷子我都能搞!搞出来拿到肉包子了,我好接着搞包子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