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小高炉所炼钢铁…照猫画虎、铸造成型…新的蒸汽机出来了!”
“咱这属于借蛋孵鸡…再拿鸡生蛋呐,论世间之聪慧,舍我其谁呀!”
中二少年…青年张开双手,意气风发。
“说干就干,求破忒!”
李正驱车来到战略合作伙伴——城郊小型加工厂。
熟悉的X5M轰鸣声在门口响起,工厂老板郑大乾眼冒金光:
财神爷(冤大头)来了!
“老板,您那两百个加固铁桶都做好啦!”
郑大乾殷勤地打开车门,为财神爷汇报着加工进度。
李正放眼望去,两百门飞雷炮桶堆积如山。
“啧啧,郑老板效率不错呀…再给你个挣大钱的机会!”
李正抽出一张图纸,郑大乾凑上前一看,便愣在原地。
“李总爱好真是…别致啊!”
谁能想到眼前这货拿出个蒸汽机图纸,还特么是1905年制造的……
“给句痛快话,能不能造出来?”
李正指着图纸上的老古董——一台300马力卧式蒸汽机。
郑大乾寻思片刻,叫过来一人。
“老王,你年轻时不是在东北那嘎达干过吗,看看这玩意儿能不能造?”
随即向财神爷介绍道:
“李总,这是我们厂的老技术,西十年前在鞍钢干过,可能见过这种老古董。”
只见老王头拿出放大镜,对着图纸一阵打量,随后抬起头来:
“这位老板,做是能做,可这工艺…无法还原到那么落后的水平,所以这成本...您得有个心理准备!”
听到能做,李正来了兴趣。
“王工你给我仔细讲讲!”
抬手递出一根九五之尊。
“这蒸汽机我年轻时用过,就那几个核心部件值钱:耐高压缸体、联动曲轴、燃烧器、和换热器……”
郑大乾人如其名。
“王工你给李总估算下,做这么一个双缸卧式蒸汽机,需要多少钱?”
“哎呦,我得跟老同事打听打听!”
一阵呼朋唤友,天南地北的零部件信息汇总到一起,李正得到了最终答案:60-70万/台!
难得看见个年轻人对蒸汽机感兴趣,王工打开话匣子:
“若是追求历史还原,那就改焊接为铆接,舍弃电加热辅助改为纯燃煤供热。”
“只是这样的话……那人工费用便会增加,且使用寿命会缩短到原有7成。”
备注:(电力驱动设备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大明而言太过超前。工业发展只能稳步快走,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更容易吃夹生饭,本书前半段暂时不涉及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