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三急三缓’!”
“急者有三:痘源、军伍、皇室勋贵表率!”
“缓者亦三:立法强制、神化正名、偏远渗透!”
“你小子说具体点!”
朱元璋目光锐利。
“其一,痘源乃根本!”
“除户部所言各省官办牧场外。痘液采集后,需用双层玻璃瓶密封,置于特制冰鉴(准备从后世引入简易保温箱)中保存,并派专人押运!”
“此为急中之急!”
李正语速飞快,继续讲解:
“其二,军中强制接种!”
“兵者,国之重器也!若遇天花,军队战斗力十去其七,还谈什么保境安民?!”
魏国公徐达闻之,声若洪钟:
“臣赞同安邦侯之言,军队必须强制接种!”
“且返乡、退伍之兵,皆是接种牛痘的活招牌,其言可信,其效可证!此乃强军安民两全之策!”
待徐达补充完后,李正接口道:
“其三,皇室勋贵的表率作用还需扩大!”
“陛下己亲自接种,此为定海神针!”
“随后,还可允许勋贵富户,通过捐助银两于防疫院,获取优先接种资格!”
“此乃以利驱之,既可缓解朝廷推广压力,又为防疫院筹集痘苗运转、培育资金!”
“妙啊!”
徐观眼睛一亮,忍不住低声赞道。
勋贵们交换着眼神,心思活络起来:
花点小钱买平安,还能在陛下面前露脸……
这买卖不亏!
“安邦侯所言三急策,老臣颇为赞同!”
“但缓策中,强制立法…若有不慎,恐生苛政啊!”
御史中丞涂节老成持重,出言质疑,
“涂大人所言有理!”
李正点头赞同道:
“晚辈所言缓策,实为循序渐进之法:可先行建立‘痘册’制度,将接种记录与户籍挂钩!”
“未接种者,暂不可参与科举、婚丧嫁娶等紧要事务!”
“此制度…如同未缴赋税者不得离乡,乃国之常理!”
“待百姓深知其利害后,再行立法,方能水到渠成!”
说起缓策,礼部尚书终于找到了切入点,急忙发表意见:
“老臣以为,神化正名,也尤为紧要!”
“可将牛痘神化为神仙所赐圣法,言此乃天命所授,专门保佑子嗣绵延!”
“民间多信鬼神,若以此正名,可破‘妖术’之疑!”
“再辅以说书、戏曲等法,潜移默化地传播,方能深入人心!”
对于众大臣所言之策,李正颇为惊讶:
谁说古人没见识?
能在洪武年间,从千万读书人中脱颖而出,站在朝堂巅峰的高级官员,能力绝对超群!
你可以说他坏,但绝不能说他菜!
“至于偏远之地……”
李正最后补充道:
“鞭长莫及,急不得!”
“可由太医院牵头,防疫院派遣资深医官,每年定期巡访边陲州府,就地培训当地医者,传授接种之法。”
“毕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