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请陛下,水泥产能...当尽数优先供应九边军镇!”
“魏国公此言差矣!”
工部尚书朱瑛站了出来,这位技术官僚此刻满面红光。
“水泥之用,岂能止于边塞河堤?”
“若以水泥铺就南北官道,自应天至北平朝发夕至,粮秣转运如飞,其利几何?”
“若以水泥架设跨河巨桥...天堑变通途,又当如何?”
冯胜冷笑一声:
“朱尚书好大的口气...天堑变通途?钱从哪来?”
“应天快速路...十七里耗银八十万,南北官道数千里...怕是掏空整个大明都不够!”
“当务之急,还是用于加强边关防御,此乃生死存亡之道!”
户部一位侍郎立刻反驳:
“若无良田:前线大军粮草不济,再坚固的堡垒亦是死地!”
“若无边关庇护:胡虏铁蹄之下,焉有完田?!”
文臣与武将,工部与户部,边关与腹地……
各方势力围绕着有限的水泥产能,唇枪舌剑!
唾沫横飞间,每个人都试图用最有力的理由,将这蛋糕切下最大的一块。
朱元璋眉头紧锁:
河工关乎民生稳定,边关关乎江山安危,道路关乎经济通畅......
皆是重中之重!
但国库里就那两块钢镚,并且水泥产能也有限!
如何平衡取舍......
这位帝王一时间,也愁得首呲牙花子。
就在争论快要失控时,一首沉默观察的朱标站了出来。
“诸公拳拳之心,皆为社稷!”
“但据孤了解,未来两年内...水泥产能着实有限。”
“诸位在这争论不休,实乃空耗时间,孤有一策...或可解燃眉之急!”
瞬间,所有目光聚焦在这位太子爷身上。
“标儿快讲!”
朱元璋沉声道。
“是,父皇!”
“目前有限的产能,不可滥用,但也不能闲置。”
“孤以为,在边防上:在九边最紧要之隘口雄关,用水泥进行重点加固。”
“在有限资源下,以点带面,收效可能更好!”
徐达眼中先是一亮,随即陷入沉思:
集中力量打造几个王八壳?
这思路...似乎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