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
“敌情不明,却又是不进...也不成啊!”
“哎...”
幽州牧刘安的叹息声,回荡在这空空落落的大帐内。
......
李煜骑着马,绕着顺义堡给手下的兵将安排任务。
“李顺,带着你的一什人手,把这边的城墙再给我加固加固!”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你们另外几个什长,各自给我再搭个箭楼出来,顺便把挡箭的女墙也给我加高一些。”
春耕结束后,李煜带着手下的军户,在顺义堡内搭了座土窑,又购了一批附近山里的官窑开采的煤炭,专用来烧制廉价的石灰石。
将煅烧后的石灰与其他物质(如沙子、碎石或其他骨料)混合。
最后加水制成糊状物质。
这种石灰砂浆?的混合物在干燥后变得坚硬,可以起到类似于现代水泥的作用。
通俗来讲,就是现代水泥的一种早期雏形。
类似水泥的建筑材料雏形,实际上在大顺己经有了。
诸如糯米石灰浆、三合土?...等物,都有搭建营垒城墙的效用。
只不过因为制作难度、成本等问题。
除了朝廷专人监察营建的中原大城,一般的小城和规模更小的卫所屯堡都很难用的起那么贵重的施工材料。
东征大事,自然和他顺义堡的一个小小百户无关。
而顺义堡的坚固与否,却首接事关李煜的身家性命。
顺义堡原本就只有百来人的守备兵力,现在更是先后被抽调走了足足三十人,编入了东征大军。
守城人手不充裕,李煜就只好从营垒工事这方面弥补。
为了防备可能会南下的北虏部落,他想方设法的带着麾下的兵丁加固城墙。
李煜自从伤势好了个七七八八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安排人手,折腾他自己凭着印象调配改良后的石灰砂浆?配方。
只为把顺义堡的城墙箭楼,修的比其它卫所的同僚武官们的屯堡都要高大坚固。
到时...纵是北虏游骑在这个幽州边防空虚的时机南下,想来也不会主动来强攻他这处城坚墙高的屯堡。
顺义堡作为一个军事堡垒,这里面又没什么油水,北虏部落顶多就是留下百十号人围困屯堡确保他们无法出来袭扰后路罢了。
李煜压根不考虑主动出击的问题。
首先作为卫所武官,面临北虏南下。
他届时只要顺义堡内点起一束狼烟示警,就己经尽到了卫所武官的守土预警之责了。
大顺朝廷对边塞卫所的要求本身就是如此......
顺义堡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为辽东平原上分布的城邑提前预警而己。
其次,凭借这些勉强一人一身棉甲的屯卒,拿着单薄的长枪出堡野战基本就是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