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李煜在内,身处幽州辽东的每个人都在靠自己的方式,在这个变得颇为诡谲陌生的世道求活。*3-y\e-w·u~./c_o-m¨
而远在东都洛阳,公卿大臣们也正试图于这突如其来的灭世灾劫下,通过各自的努力来挣扎求存。
大顺朝堂上的三公九卿,大都来自于大顺帝国治下的天南海北。
或科考,或举荐,他们才能从一介士人走上这中原王朝的中枢要位。
其中不少人的家乡也是在那南方富庶的扬州。
富庶之地,才更有适合书香传家的基础。
现在那里却成了埋葬平寇都督刘世理,以及他所统辖的五万大军的埋骨之地。
现实甚至比形容来的更为离谱。
因为不只是征募南下的营兵,现在就连随军的辅兵民夫,也有太多人连入土埋骨都不成。
因为亡者们并不停息。
它们的躯体仍在人世间游荡。
这场突如其来的邪灾愈演愈烈,大有席卷天下之势。
官道上越来越多的驿站被迫荒废。
为了朝廷的三瓜两枣坚守岗位,实在是强人所难。
没了这些补给点,长途跋涉的传令兵传递讯息也变得越发艰难。
那些来自灾疫重灾区的消息传递变得愈发的少。
朝堂中的知情者都很清楚,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去遏制那些死者集群的行军。
要不然五万大军也不至于猝而覆灭。/衫-巴\看^书/蛧_ ~已·发\布!醉·鑫?璋,踕\
“如何是好......事到如今,这可如何是好啊?哎!”
出声的这位,是可以在朝堂左右朝政的重量级人物......
司徒,堂堂三公之一。
他这一生历经风风雨雨,总归也算是走到了仕途的顶峰。
哪曾想,老了老了......
家族的祖地也让这场邪灾给断了根。
除了随他入京的家人,其余族人本都在扬州老宅守着祖宗田产。
那里作为倭寇登岸的重灾区首当其冲,现在的整体大环境处于‘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绝望孤岛。
扬州的本族兄弟们,别说是冒死突围了,近日就在最后一次信鸽联络后,也己经和洛阳断绝联系,再无讯息传来。
最后一封家书,曾隐晦的向这位年迈的司徒大人提前宣告了家族的灭亡。
存放在族地的家谱上,除了他这一支血脉,怕是再无其他延续可言了。
‘叔父亲启,侄儿恐己无力再维系当下之局面,戚而拜之。’
这最后一封家书,来自他的一位远在扬州族地的子侄。
‘自知晓倭奴侵扰以来,长者令封闭宅院,编练家中男丁以求自保。’
这些高门大户,依据自身的高墙大院,再加上家丁护院和本族男丁,大多情况下都能有一席自保之力。′d′e/n*g¨y′a!n-k,a,n\.*c-o+m·
‘全赖叔父威望,这才使得周边卫所武官,竭力保障我族地安稳。’
作为朝堂三公之一的族亲,周边的卫所武官很乐意带领家丁全力帮助他们防备倭奴的侵扰,只盼事后能被提携一二。
‘......然此倭人实是非人,江南大疫一起,再难有秩。’
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此次倭人侵海的真正内情时,为时己晚。
那些尸鬼己经在开始在各处显露出了其恐怖的扩散感染能力。
关于这些怪物的天谴歪论大行其道。
卫所武官也是人,也有家小。
他们也在为这突变的陌生世道而恐惧担忧。
就算是远在洛阳的三公,也不能救急于当下。
当前途和性命变成二选一的抉择,自保也只是人之常情。
于是驻扎于族地附近的一支支卫所兵又匆匆启程,回返卫所村镇。
武官们也带着健壮的家丁快马加鞭的回去看顾自家亲眷的安危。
现在就是天王老子来了,说的话恐怕都不好使。
各家各姓只能自保,无暇他顾。
‘人心动荡......尸初现即溃。’
官兵的离去,仅凭剩下的家丁护院,平日里欺压百姓尚可。
真要让他们和邪祟附体的死人,去真刀真枪的干上一仗......
那是万万不行的。
刚一接触来自他处游荡而来的尸鬼,那血腥狂暴的嘶吼,再配上狰狞难言的死状。
成功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