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杜子腾,还不知道小鬼子为了报复特战队袭击八里营基地,准备在太平寨投掷细菌弹,他还在山寨为老太太的丧事忙碌着。-精`武.小_税,旺¢ ?追*嶵?歆!彰_踕.
一号别墅的大厅,现在己经改成了灵堂。
在大厅的中央,悬挂着老太太的黑白巨幅画像,老太太的遗体就摆在大厅的棺椁中。
在棺椁西周,摆满了老太太生前喜爱的君子兰盆栽,它将老太太的遗体包围在一片绿色之中。
这些东西,都是杜子腾从现代倒腾过来的。
因为老太太的离世,杜子腾又是杜家唯一的男丁,作为孝子贤孙,每天的守灵自然都要到场。
老太太过世,按照规矩,两个闺女自然是要通知到的。
杜玉凤还好一点,就在几十公里外的八路军根据地,当天就能赶回来。
杜玉兰就不一样了,远在数百公里外的洛阳城,还隔着黄河防线,每次来太平寨都要绕道走很远的一段路程。
如果捎口信或者派人去通知,再等她回来,估计需要不少时日。
好在太平寨护卫队挂着24集团军的名号,孙曼莉给来太平寨颁发委任状的时候也给他提供了一部电台,用于和第一战区的沟通。
杜子腾首接就用24集团军的军用电台发了一封电报给第一战区司令部转杜玉兰。/小_税!宅` /冕,费.岳-读-
“母亲病逝,请速归,杜子腾”。
有人也许会说,你怎么不首接把电报发给军统洛阳站?
这个是有原因的,在那个战争年代,敌情复杂,为了防止泄密,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电报系统,即便是收发报都有严格规定。
尤其是像军统这样的特殊单位,保密制度更加严苛,地方部队和他们的电报系统是不一样的。
这封电报一发到第一战区司令部,司令部的电报员都懵了,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敢用军用电台来传递这样的信息。
他还以为这里面另有玄机,立马将电报送到了总司令蒋治文的手中。
蒋治文一看,就明白了杜子腾的意思,他立即吩咐道:“将电报送到军统洛阳站,交给杜副站长”。
杜玉兰接到电报,悲痛万分,她马上找到自己的丈夫,中央军42师师长杨贤德。
“贤德,娘她不在了,呜呜…”。
杨贤德闻此噩耗,也是有些吃惊,他没有想到,一个月前还好端端的老太太,说走就走了。
杜玉兰的意思他心里很清楚,就是希望他跟自己一起上山,给老太太送最后一程。
杜怀德死的时候,因为杜家庄在沦陷区,他和杜玉兰的身份特殊,都没能回去参加葬礼,只能是在自己家里,摆了一个祭台遥拜。_鑫_丸/本¢神,栈+ -首*发`
杜玉兰嘴上虽然没说,但是心里面却一首为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耿耿于怀。
现在老太太死了,太平寨又在游击区,他再不去的话,估计杜玉兰都要跟他翻脸了。
相比在军统说走就走的杜玉兰,像杨贤德这样身居高位,手握兵权的一方大吏,可不是自己想走就能走的。
没有战区司令部的批准,私自外出,那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他马上打了一个电话给总司令蒋治文,找他请假。
好在蒋治文也通情达理,批准了他的请假要求,只是嘱咐他出行的时候多带一些警卫战士,注意自身安全。
这次去太平寨,杨贤德带了一个警卫排,他和杜玉兰到达太平寨的那天,恰巧就是月底的最后一天。
在他和杜玉兰上山的时候,一队戴着红十字袖章的医生和护士正从山寨出来,看到杨贤德肩上金灿灿的少将肩章,他们立马礼貌的退到一边。
等杜玉兰一行上了山寨以后,这些医生和护士继续前行。
这些人是太平寨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他们这次下山是为了给在太平寨附近居住的人看病。
话说自从杜子腾占据太平寨以后,太平寨护卫队屡次出击,打的周边城镇的小鬼子是叫苦不迭,也使得太平寨的威名传遍了整个豫北。
豫北的老百姓都知道,在太行山的太平寨,有一支敢于和小鬼子亮剑的抗日武装。
随着太平寨的名声日益响亮,聚集在太平寨周边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当中有的人是想参加护卫队打小鬼子,有的则是抱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心理,就是单纯的想来这里苟活下去。
要知道在那个年头,因为战乱,土匪多如牛毛,老百姓想要活下去还真的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