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7章 周克华连环杀人案

怖袭击;

? 2009年10月14日,长沙南郊公园枪击案中,受害者李成寿身中6枪,身上20元未被抢,警方分析或为试枪或灭口;

? 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他在长沙针对银行取款人及公司经理连续作案,抢走近5万元现金及手提电脑,随后转赴南京。

2.3 南京惊魂:高调作案与全国通缉

2012年1月6日,南京下关区银行外,周克华近距离爆头抢劫近20万元,引发中央领导批示。公安部将其列为"一号案",十地悬赏超300万。南京警方迅速构建封锁网络,他却伺机逃回重庆。1月14日,警方在南京农场山坟地发现野外宿营装备,提取到生物检材,结合重庆群众举报,于1月19日通过家人DNA比对确认其身份。

2.4 最后的疯狂:重庆"8·10"枪击案

2012年8月10日9时34分,周克华在重庆凤鸣山银行外枪杀2人、伤1人,抢走7万元后逃窜时又击毙铁路民警。公安部与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警方印发180余万份通缉令。8月11日,一对情侣在江北区商场认出其踪迹,专案组通过视频分析锁定"外八字步态,左腿慢右腿0.02秒"的特征。8月14日,民警周缙、王晓渝在童家桥遭遇其枪击后果断还击,将其当场击毙,终结了横跨8年的系列血案。

三、天网恢恢:周克华案的侦破过程

3.1 案件串并:从孤立事件到系列侦查

2011年前,各地类似案件未被关联,首至案件特征趋同,警方启动串并侦查。专案组负责人刘忠义提出"抓不变特征、溯视频源、去伪装、寻真容"的二十西字思路,近百名民警昼夜甄别3500T视频资料,于2011年3月29日从2010年网吧监控中发现其无伪装影像,追查到清晰面部照片,为后续侦查奠定基础。

3.2 技术侦查:现代科技的关键作用

? 视频监控:通过步态分析锁定"左腿慢0.02秒"特征,构建活动轨迹;

? DNA技术:从南京宿营装备中提取生物检材,比对家人样本确认身份;

? 网络侦查:排查网吧上网记录获取照片,分析其兴趣爱好与心理状态。

即便周克华刻意掩埋垃圾,现代科技仍突破其反侦察手段,获取关键证据。

3.3 警力部署:全国联动的追捕网络

南京案发后,公安部成立专案组挂牌督办,副部长张新枫坐镇指挥;重庆"8·10"案后,警方在重点区域设卡巡逻、银行网点蹲守,结合群众举报形成立体追捕网。这种"科技赋能+全国协同"的模式,成为现代刑侦典范。

3.4 关键突破点

1. 2011年获取清晰面部照片;

2. 2012年通过DNA比对确认身份;

3. 锁定"外八字步态"生理特征;

4. 2012年8月群众举报精准定位。

警民协作与技术突破结合,终使案件告破。

西、深渊回望:周克华的犯罪心理分析

4.1 性格特征:内向孤僻与双重人格

他性格内向孤僻,童年即习惯自我封闭,成年后在家人面前却表现出孝顺与慈爱——对母亲常买鱼肉孝敬,将抢劫所得55万余元多数汇给前妻养育儿子。但在社会层面,其作案时冷血残暴,对无辜路人亦痛下杀手,双重人格使其隐蔽性极强。

4.2 犯罪动机:报复社会与自我证明

其犯罪兼具社会报复与能力证明倾向:选择银行、商场等公共场所作案,挑战社会秩序;作案手法残忍且反侦察能力突出,或受武侠小说影响,试图以极端方式"证明"自身"能力"。童年贫困、家庭矛盾及多次牢狱经历,加剧了反社会心理。

4.3 心理特征:高智商与反侦察能力

他通过阅读侦探书籍自学反侦察技巧,作案时刻意变装、清理现场(如网吧带走瓜子壳、野外掩埋垃圾),且心理素质极强,面对警方敢于正面枪战,其学习能力与冷静特质增加了侦破难度。

4.4 犯罪模式:规律可循的作案特征

? 目标选择:针对银行取款人、公司经理等携款人员;

? 手法特征:枪支作案,"爆头"为标志性手段,作案流程迅速(数分钟内完成袭击与逃逸);

? 地域规律:沿长江流窜,选择地形复杂、交通便利的重庆、长沙、南京等城市作案。

警方通过模式分析预判其活动区域,为

不想错过《大案要案详情录》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