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1章 彭加木失踪案

一、引言:神秘失踪与科学探索的代价

1980年6月17日,在新疆罗布泊这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神秘土地上,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留下一张字条后神秘失踪。\3-疤-墈?书.网¢ \庚~芯^醉`全^字条上简短的几个字——"我往东去找水井",成为了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这起失踪事件迅速成为当时全国关注的焦点,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搜救行动。

彭加木,作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著名生物化学家,他的失踪不仅是一个科学家个人的悲剧,更是中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失踪之谜,至今仍未解开,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著名的未解悬案之一。这起事件背后,是一个科学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是一个国家对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也是人与自然之间永恒的博弈。

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彭加木失踪的消息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时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亲自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找到他!"随后,西次大规模搜救行动展开,数千人次参与,却始终未能找到彭加木的踪迹。

本文将详细回顾彭加木失踪事件的始末,包括他的生平背景、三次罗布泊考察经历、失踪前后的详细经过、大规模的搜救行动,以及围绕这起事件产生的各种猜测和争议。通过梳理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个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更能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和探索精神。

二、彭加木的科学人生与罗布泊情结

2.1 教育背景与早期科研生涯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5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市。1947年,他从中央大学农学院毕业后,被派到北平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当助教。1949年,他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50年,彭加木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彭加木的科研生涯起步于农业化学领域,但他的兴趣和才能很快扩展到更广泛的科学领域。1956年,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中国科学院准备组织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到边疆各地进行考察,促进中国的科研工作。当时,彭加木获得了一个前往苏联莫斯科学习核磁共振新技术的机会,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深造机会。然而,彭加木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科学考察。为了表达自己扎根边疆、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决心,他特意将自己的名字由"彭家睦"改为"彭加木",寓意"添草加木",希望为荒凉的边疆增添绿色。

2.2 与癌症的抗争

1957年初,正当彭加木在新疆的考察工作刚刚起步时,命运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突然被查出患有纵膈恶性肿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癌症。医生告诉他的妻子夏叔芳:"这种病一般活不过半年,最多两年。"面对这一噩耗,彭加木没有被吓倒,而是以乐观的态度接受了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彭加木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医生为他注射了一种名为氮芥的强烈毒性药物,这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极大。他吃什么吐什么,身体极度虚弱,但他咬牙坚持,不肯轻易放弃。此外,医生还采用X光照射疗法来对抗肿瘤,但每次照射都会大幅减少他的白细胞数量,令他感到全身疲乏无力。

尽管治疗艰难,病情却丝毫未见好转,反而突发高烧,体温一度飙升到40度。主治医生不得不准备最坏的打算,填写了"病危通知书"。然而,在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下,加上彭加木积极配合治疗和乐观的心态,他奇迹般地稳定了病情,甚至打破了医生之前的死亡预言。多年以后,当彭加木偶遇曾经照顾过他的护士时,护士惊讶地说:"你,你还活着?"彭加木只是莞尔一笑,轻松回应:"瞧,我活得还不错呢!"

这次与癌症的抗争,不仅展现了彭加木顽强的生命力,也更加坚定了他为国家科研事业献身的决心。1958年春天,身体刚刚恢复的彭加木就迫不及待地回到新疆继续工作。在新疆工作期间,他一共进行了西次对新疆地区的大规模考察。

2.3 罗布泊的三次考察

彭加木对罗布泊的探索始于1959年,当时他曾到过罗布泊北部地区,采集过土壤标本。这次初步考察让他对这片神秘的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4年,彭加木对流入罗布泊的孔雀河、塔里木河

不想错过《大案要案详情录》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