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5章 凯里灭门案

划时,没有能力拒绝,最终参与了这起恶性案件。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黄德坤和潘凯平的行为符合"挫折-攻击"理论。他们在面对经济挫折和社会地位低下的情况下,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进而通过攻击行为(抢劫和杀人)来释放这种挫折感。此外,他们选择杀害安坤并抢走他的配枪,也反映了他们对权力和控制的渴望。

值得注意的是,黄德坤在犯罪后不仅没有表现出悔意,反而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官场,并在其中如鱼得水。这种行为可以用"道德脱离"理论来解释,即个体通过一系列心理机制,使自己的行为与内在的道德标准相脱离,从而减轻罪恶感。黄德坤可能通过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如"安坤对不起我")和责任转移(如"这都是为了生存")来减轻内心的谴责。

在被捕后,潘凯平表示18年来他一首寝食难安,深感罪孽深重,尤其是最近几年,头发掉了很多。这表明他的内心一首受到良心的谴责。相比之下,黄德坤在庭审中表现得更加冷静和理性,甚至提出愿意对受害者家属进行经济补偿。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机制。

八、正义的审判:法律制裁与社会影响

2018年2月11日,轰动全国的"派出所 副所 长被杀案"和"凯里银行 行 长灭门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黔东南州人民检察院以抢劫枪支弹药罪、抢劫罪、受贿罪和贪污罪对黄德坤提起公诉,以抢劫枪支弹药罪、抢劫罪对潘凯平提起公诉。

在庭审中,黄德坤和潘凯平对抢劫枪支弹药罪和抢劫罪供认不讳,但黄德坤对受贿罪和贪污罪的指控提出了异议。黄德坤在最后的自我辩护阶段表示,自己对不起受害者及家属,愿意对受害者家属进行经济上的补偿。潘凯平则表示,这18年来他一首寝食难安,深感罪孽深重,如果执行死刑,希望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把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

2018年7月30日,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判处黄德坤、潘凯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一判决体现了法律对严重暴力犯罪的严厉打击,也为受害者家属带来了迟来的正义。

"凯里两案"的侦破和审判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首先,这起案件展示了中国司法系统的坚持和决心。尽管案件历时18年,但警方从未放弃,最终通过技术进步和不懈努力将凶手绳之以法。

其次,案件也引发了人们对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的思考。黄德坤作为一名罪犯,竟然能够进入官场并一路晋升,这背后反映了当时干部选拔和监督机制的漏洞。洪金洲等官员对黄德坤的提拔和关照,也暴露出了权力滥用的问题。

第三,案件还引发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价值观教育的关注。黄德坤和潘凯平的犯罪行为,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如何在青少年时期就培养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了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案件也对公众的安全意识产生了影响。乐贵建一家的不幸遭遇,提醒人们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同时,案件也展示了现代刑侦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对社会治安更有信心。

最后,案件还对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它推动了刑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干部选拔和监督机制的完善,也强化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不想错过《大案要案详情录》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