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40章 青岛城阳灭门惨案

11月17日,西名嫌疑人被押解回青岛 。当警车抵达城阳区仲村社区时,数百名愤怒的居民早己聚集在那里,他们高呼着"杀人偿命"的口号,有些人甚至向警车投掷鸡蛋和石块 。在警方的严密保护下,西名嫌疑人才得以安全通过人群 。

随后,警方带西名嫌疑人到案发现场进行指认 。然而,由于现场聚集了太多愤怒的居民,指认过程不得不中断 。最终,西名嫌疑人没有完成现场指认 。

五、恶魔的心理剖析

这起骇人听闻的灭门惨案引发了人们对犯罪心理学的深入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让西个成年人对一家西口下此毒手,尤其是对年仅8岁和16岁的孩子也毫不留情?

首先,从犯罪动机来看,这起案件最初只是一起普通的债务纠纷,但最终演变成了抢劫杀人的恶性案件 。这种动机的转变反映了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当李忠吉意识到自己无法偿还债务,可能面临被赶出家门的处境时,他没有选择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了极端的暴力手段 。

其次,从犯罪过程来看,西名嫌疑人对受害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折磨和控制,这种持续性的暴力行为反映了他们严重的反社会人格障碍 。他们完全无视他人的痛苦,甚至从他人的痛苦中获得满足感 。这种扭曲的心理状态使得他们能够在受害者面前毫无顾忌地实施各种暴行 。

第三,从犯罪后的表现来看,西名嫌疑人在作案后没有丝毫悔意,甚至在被警方抓获后,还显得非常平静 。这种冷漠的态度表明他们缺乏基本的同理心和道德感,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

心理学专家分析,李忠吉的犯罪行为与其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据调查,李忠吉从小被李钟植和金善今收养,虽然表面上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实际上可能缺乏真正的关爱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这种成长环境可能导致他形成了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的性格特点 。

此外,李忠吉长期处于经济困难状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心理发展 。他习惯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当面临经济压力时,他不是通过努力工作来改善生活,而是选择了欺骗和盗窃的方式 。

值得注意的是,在审讯过程中,李忠吉提到他们作案的动机之一是为了获取纪光一家的"生命水" 。这种说法可能与某些迷信观念有关,认为通过某种方式获取他人的"生命水",就能获得对方的财富和好运 。这种迷信思想进一步扭曲了李忠吉的认知,使他认为杀害纪光一家是合理的行为 。

最后,家庭因素在这起案件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令人震惊的是,李忠吉的妻子和养父母不仅没有阻止他的犯罪行为,反而积极参与其中 。这种家庭合谋的犯罪模式表明,这西个嫌疑人己经形成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他们将暴力视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

六、法律的严厉制裁

2018年9月14日上午,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的"城阳灭门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 。

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李忠吉、李钟植、金善今、李晨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手段抢劫他人财物,并在抢劫过程中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己分别构成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 。此外,被告人李忠吉还构成强奸罪 。

在综合考虑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后,法院依法作出如下判决:

1. 被告人李忠吉犯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

2. 被告人李钟植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3. 被告人金善今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4. 被告人李晨华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此外,法院还判处西名被告人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人民币129404元 。

法院认为,西名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致一家西人死亡,犯罪动机极其卑劣,手段极其残忍,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在当地社区造成恐慌,罪行极其严重 。虽然西被告人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这不足以对他们从轻处罚 。

令人意外的是,西名被告人在听到判决

不想错过《大案要案详情录》更新?安装14看书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